資產通證化的底層邏輯及規模應用實現路徑探析

資產通證化的底層邏輯與大規模應用的實現路徑

核心觀點

  • 傳統金融體系的資產通證化主要由金融機構、監管機構和中央銀行推動,建立在許可鏈上的 DeFi 技術體系。實現這一體系需要計算性體系(區塊鏈技術)、非計算性體系(法律制度)、鏈上身分體系和隱私保護技術、鏈上法定貨幣(CBDC、通證化存款、法定穩定幣)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低門檻錢包、預言機、跨鏈技術等)。

  • 區塊鏈是支持合約數字化的技術平台,通證是合約形成後資產的數字載體,因此區塊鏈成爲了資產數字化/通證化表達的理想基礎設施。

  • 區塊鏈作爲分布式系統解決了傳遞信任的問題。作爲"計算性體系",滿足了人類對"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訴求。DeFi 是金融體系中的"計算性"創新,但目前尚未涵蓋信用等"非計算性"部分。

  • 對傳統金融而言,資產通證化的意義在於將分布式帳本技術的優勢擴展至更廣泛的資產類別。金融機構可通過 DeFi 技術提升效率,特別是爲中小企業提供創新融資方案。

  • 隨着傳統金融和政府對區塊鏈的認可度提高,以及基礎設施的完善,區塊鏈正走向與傳統世界融合並解決實際問題的道路,而不是局限於一個"平行世界"。

萬字詳解RWA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

資產通證化背景介紹

資產通證化指在可編程區塊鏈平台上將資產以通證(Token)形式表達的過程。可通證化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如房地產、收藏品)和無形資產(如金融資產、碳積分)。這種技術對傳統金融體系是顛覆性創新,可能影響未來的金融和貨幣體系。

對資產通證化的認知主要存在兩種不同視角:加密貨幣世界的 RWA 和傳統金融的 RWA。本文主要討論後者。

加密貨幣視角的 RWA

加密貨幣世界的 RWA 主要體現爲對現實世界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單方面需求,主要背景是聯準會加息縮表導致 DeFi 市場收益率下降,高收益的美債成爲加密市場追逐對象。以 MakerDAO 大規模購買美債爲代表。

MakerDAO 購買美債的意義在於:

  1. 多元化 DAI 背後支持的資產
  2. 借助美國國債收益穩定 DAI 匯率
  3. 增加發行量彈性
  4. 降低對 USDC 的依賴

除 MakerDAO 外,市場上出現了各種 RWA 概念項目,試圖將現實世界資產搬到區塊鏈上通證化出售,但質量參差不齊。

加密貨幣的 RWA 邏輯主要圍繞:

  1. 將產生收益的資產(如美債、固收、股票等)收益權轉移至鏈上
  2. 將鏈下資產抵押獲取鏈上流動性
  3. 將各種現實資產(如砂石、礦產、地產、黃金等)搬到鏈上交易

這體現了加密世界對現實世界資產的單方面需求,在合規方面存在阻礙。

傳統金融視角的 RWA

從傳統金融角度看,RWA 是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雙向奔赴。傳統金融更關注如何結合 DeFi 技術實現資產通證化,以賦能傳統金融體系,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痛點。焦點在於通證化給傳統金融帶來的益處,而非僅尋找新的資產銷售渠道。

兩種 RWA 邏輯的實現路徑不同:

  • 加密世界基於公共鏈
  • 傳統金融基於許可鏈

公共鏈因其匿名性等特性,面臨合規阻礙、缺乏法律保障,不適合大量現實世界資產通證化。

許可鏈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合規提供了前提條件。結合鏈上 KYC 建立身分體系,可以實現合規合法地發行/交易通證化資產。許可鏈上可以發行原生鏈上資產,而非僅與鏈下資產映射,這種原生鏈上金融資產的 RWA 帶來的變革潛力巨大。

未來真實世界資產通證化的重點發展方向將是由傳統金融機構、監管機構及中央銀行推動,建立在許可鏈上的 DeFi 技術金融體系。實現這套體系需要:

  • 計算性體系(區塊鏈技術)
  • 非計算性體系(如法律制度)
  • 鏈上身分體系(DID、VC)
  • 鏈上法定貨幣(CBDC、通證化存款、法定穩定幣)
  • 完善的基礎設施(低門檻錢包、預言機、跨鏈技術等)

萬字詳解RWA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

區塊鏈的第一性原理:解決了什麼問題?

區塊鏈是資產通證化表達的理想基礎設施

在探討區塊鏈的第一性原理之前,需要理解區塊鏈的實質。文字和紙張作爲技術被認爲是人類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有着無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其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信息傳播和支持合約/指令兩大領域。

在信息傳播領域,通過文字記錄可以低成本地復制、編輯、傳播知識和信息。在支持合約/指令領域,文字可以記錄和傳達各種指令,形成商業合約和法律條文等。

這兩種應用場景存在明顯區別:

  • 信息傳播領域追求低成本、無損復制和編輯的便利性
  • 合約和指令傳遞領域更重視真實性、不可抵賴性和不可篡改性

互聯網作爲現代信息傳遞系統,極大滿足了信息傳播場景的需求。但在處理合約/指令體系時遇到困境,特別是在涉及權威和信任性的場景中,如企業運營、政府決策等,信息的可信性至關重要。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爲處理合約與指令體系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作爲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帳本,區塊鏈確保了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無需依賴中心化機構或第三方來建立信任。

區塊鏈可視爲文字-紙張技術在支持合約/指令場景中的數字化升級。它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的分布式系統,支持數字化合約的創建、驗證、存儲、流轉和執行等操作。

區塊鏈是計算機和網路發展後,首個有效支持合約數字化的技術手段。由於區塊鏈本質上是數字化合約的平台,而合約是資產的基本表達形式,通證(Token)則是合約形成後資產的數字載體,因此區塊鏈成爲了資產數字化表達/通證化表達的理想基礎設施。

萬字詳解RWA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

區塊鏈滿足了人類對於"計算性"的訴求

區塊鏈爲資產通證化提供了基礎設施,智能合約是最基本的數字資產表現形態。以太坊的圖靈完備性使智能合約可以表達多種不同類型的資產形態,如同質化通證(FT)、非同質化通證(NFT)、半勻質化通證(SFT)等。

區塊鏈解決了"計算性"問題,即"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這可視爲區塊鏈的第一性原理,其運作機制基於此:當一個節點記錄交易後,其他節點會重新執行記錄過程(過程可重復);如果結果一致,就被視爲"既成事實"並永久記錄。

將問題拆解爲"計算性體系"和"非計算性體系"有助於理解區塊鏈可解決的問題:

  • 計算性體系:基於"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事務
  • 非計算性體系:無法實現"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事務,如受人認知影響的事務

人類一直有"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計算性訴求。從最原始的石頭計數、結繩記錄,到算籌和算盤,再到計算機的誕生,滿足"計算性"訴求的工具不斷迭代升級,推動了生產力的飛躍。

區塊鏈作爲去中心化的計算性體系,降低了人爲幹擾的可能性。例如,要篡改智能合約輸出結果,需控制50%以上的節點,成本高昂。因此,區塊鏈在非極端情況下可以很好地滿足人類對"計算性"的訴求。

萬字詳解RWA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

DeFi 是"計算性"的金融創新

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區塊鏈領域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DeFi 是一種新型金融模式,依托分布式帳本技術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如借貸、投資或交換加密資產,無需依賴傳統中心化金融機構。

DeFi 協議將金融服務用智能合約實現,用戶與能匯集其他 DeFi 用戶資產的程序交互,而非直接與另一方交互。

區塊鏈作爲"計算性體系",DeFi 可視爲金融領域"計算性"的創新。智能合約取代了傳統金融中"計算性"的環節,如清算、結算、轉帳等不依賴人認知的重復性工作。DeFi 使傳統金融活動中需人工參與且耗時的步驟由智能合約執行,降低交易成本,消除結算延時,實現自動化執行和可編程性。

然而,區塊鏈只能解決計算性問題,不能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認知體系在金融領域對應信用體系,如信貸中的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例如,不同銀行對同一客戶的授信額度可能不同,這種差異基於人的認知和判斷,而非可重復、可驗證的計算過程。

DeFi 借貸協議如 Compound 本質上是一種利率協議,而非真正的信用借貸。它依賴超額抵押和清算機制,不產生任何信用,借款人不依賴未來付款、信任或聲譽的承諾。

總之,區塊鏈作爲分布式系統解決了傳遞信任的問題。作爲"計算性體系",滿足了人類對"過程可重復,結果可檢驗"的訴求。DeFi 是金融體系中的"計算性"創新,取代了金融活動中"計算性"的部分,實現自動執行、降本增效和可編程性。但"非計算性"部分,即基於人認知的部分,區塊鏈無法取代。目前 DeFi 體系尚未涵蓋信用,基於信用的無抵押借貸未能實現,原因包括缺乏表達"關係身分"的身分體系和缺乏法律體系保障。

萬字詳解RWA資產通證化:底層邏輯梳理與大規模應用實現路徑

資產通證化對傳統金融的顛覆性

金融服務以信任爲基礎,以信息爲賦能。傳統金融體系中,信任依賴於維護記錄完整性的金融中介機構。這些機構保持和驗證財務數據,使人們能信任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由於每個中介機構持有不同的數據,金融系統需要大量事後協調以對帳並結算交易,確保數據一致性。這是一個復雜且耗時的過程,特別是在跨境交易中,由於需遵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RektButAlivevip
· 17小時前
技术即未来
回復0
TokenSherpavip
· 17小時前
基建是发展关键路径
回復0
午夜卖币人vip
· 17小時前
信任加技术才能成功
回復0
MemeCoinSavanvip
· 17小時前
基于机构的论点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