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虚拟货币犯罪中帮信罪与掩隐罪的精准区分
虚拟货币刑事案件中帮信罪和掩隐罪的区分
随着虚拟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相关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尤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简称"掩隐罪")是虚拟货币犯罪链条中两个常见罪名,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交叉和混淆。
这种混淆不仅影响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准确认定,也直接关系到被告人量刑的轻重。虽然两罪都是刑法打击信息网络犯罪与洗钱行为的重要工具,但在主观故意、行为方式、量刑幅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法理辨析及实务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在虚拟货币犯罪中准确区分帮信罪与掩隐罪,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一、案例分析
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法院判决的陈思等人掩隐案为例,案情如下:
2020年12月,李刚刚等人组织陈思等人使用银行卡转移犯罪所得。陈思等人提供了自己实名办理的银行卡参与转账(部分通过购买虚拟货币后转账),并通过网络聊天群组进行记账、对账等。陈思提供的3张银行卡共转移电诈资金14.7万余元。
2021年2月,李刚刚等人被抓获后,陈思等人继续组织他人使用银行卡对违法犯罪所得进行转账,或通过购买虚拟货币转账,涉案金额达44.1万余元。
一审法院认定陈思构成掩隐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万元。陈思及其辩护律师认为应当构成较轻的帮信罪,但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个案例凸显了通过虚拟货币转移上游违法犯罪所得时,控辩审三方对帮信罪和掩隐罪适用的争议焦点。
二、币圈刑案中帮信罪和掩隐罪的适用范围
在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案件中,帮信罪和掩隐罪的适用边界通常与行为人的角色定位、主观认识程度及行为后果密切相关。尽管两罪都要求行为人"明知",但其适用场景存在明显差异:
(一)帮信罪的典型适用场景
帮信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推广引流、支付结算、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帮助的行为。在虚拟货币领域,常见的帮信罪行为包括:
该罪的关键在于"帮助"行为直接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便利,而不必以最终获取收益为目的。
(二)掩隐罪的典型适用场景
掩隐罪更侧重于帮助上游犯罪处理"赃款",表现为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或其收益,仍协助转移、收购、代持、兑换等。常见表现包括:
掩隐罪强调行为人帮助"消化赃物",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洗钱",其前提是对犯罪所得的认识明确。
两罪的适用边界在于行为发生的阶段、主观明知的对象及行为是否直接促成犯罪得逞,或是事后处理犯罪成果。
三、如何准确区分帮信罪和掩隐罪?
准确区分这两个罪名需要结合主观心态、客观行为及案件客观证据综合判断,不能简单套用罪名。以下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主观明知的对象不同
帮信罪:行为人须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本身有明知。即明知别人是电信诈骗、赌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网络违法行为(只需要概括性明知),还提供帮助。
掩隐罪:行为人须对"所处理的财物系犯罪所得"有明知。即不必明知原始犯罪行为的具体细节,只需知道"处理的财物或虚拟货币是赃款"即可。
换言之,帮信罪的"知"是对犯罪行为本身的知晓,而掩隐罪的"知"是对犯罪所得的知晓。
(二)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例如,帮助诈骗者开设虚拟币钱包并参与资金转移时,可能构成帮信罪;但若诈骗已完成,将币交由他人代持或卖出时,对方则可能构成掩隐罪。
(三)是否促成犯罪既遂
掩隐行为往往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较强因果关系,例如没有跑分转账,诈骗团伙资金无法脱手。而帮信罪虽也存在帮助上游犯罪"收益变现",但并不决定上游犯罪能否成立。
对于辩护律师而言,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辩护:
证据层面:重点分析行为人获取币的方式、沟通记录是否提及上游犯罪、币种走向是否存在"洗白"意图。
主观层面:若被告人确未明知上游行为为犯罪,只知道"这笔币不干净",更应考虑适用帮信罪,主张"轻罪"处理。
四、结语
在虚拟货币高度匿名、极易跨境、去中心化等技术加持下,刑法适用难度显著增加,帮信罪与掩隐罪的界限日益模糊。在这种模糊边界中,相关领域的刑事律师应承担起"法律翻译者"的职责,不仅要掌握传统刑事辩护的技艺,还要深入理解虚拟币的底层逻辑和实际用途。
从刑事政策层面看,轻重罪名的精准适用关乎法律的谦抑性与正义实现。从个人权利保障角度而言,是否能够准确区分帮信罪与掩隐罪,直接决定了涉案人员的命运轨迹。
未来,随着司法实践的进一步规范以及虚拟币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这一领域的法律适用将更加明晰。但在此之前,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案件中的每一次罪名区分,都是对律师专业能力与责任心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