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集團成為 Strategy 最大股東,持股超過 2,000 萬股股票

全球頂級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 Vanguard 集團,長期以來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持謹慎甚至批評的態度,多次將其標記為投機性且缺乏內在價值。然而,一項最新發展卻揭示了令人玩味的矛盾:Vanguard 集團已悄然成為 Strategy (MSTR) 的最大機構股東。Strategy 被廣泛視為比特幣的替代品,其企業策略幾乎完全圍繞著比特幣的持有與累積。這項投資不僅與 Vanguard 集團公開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更凸顯了被動指數投資策略在傳統金融與新興加密資產之間所造成的複雜張力。

Vanguard 集團的「矛盾」投資:從批評到最大股東

根據彭博社報導,Vanguard 集團目前持有 Strategy 超過 2,000 萬股股票,佔該公司 A 類普通股的近 8%。這項投資使 Vanguard 集團超越 Capital Group Cos.,成為這家比特幣公司(Strategy 已從一家商業智慧公司轉型為最知名的比特幣企業持有者之一,截至 7 月 15 日,其持有的比特幣數量超過 601,550 枚)的最大股東,並可能在第四季度鞏固這一領先地位。

這項發展與 Vanguard 集團長期以來對數位資產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家規模達 10 兆美元的基金的高管曾多次表示,比特幣並不「適合」長期投資者,稱其為「不成熟的資產類別」,「沒有內在的經濟價值」。他們還將加密貨幣描述為更像是投機而非投資,並警告其波動性及其對投資組合穩定性構成的風險。

二、被動指數投資的「意想不到」後果

然而,Vanguard 集團之所以能夠累積 Strategy 的大量股份,並非出於主動的策略轉變,而是透過其被動指數投資策略。產業分析師指出,被動指數投資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這可能會迫使 Vanguard 等公司投資於他們公開批評的資產。

彭博社指出,這種諷刺凸顯了基於指數的策略與資產管理者的正向意識形態立場之間的更廣泛的緊張關係。由於近 90 億美元的 Strategy 股票與指數基金流動掛鉤,一些批評人士認為這種情況暴露了傳統金融的矛盾。

VanEck 數位資產研究主管 Matthew Sigel 在社群媒體貼文中稱其為「機構癡呆症」,並批評該公司公開嘲笑比特幣,同時又透過指數化來增加對比特幣的曝光。這種矛盾引發了人們的疑問:機構金融是否能夠繼續從哲學角度抵制加密貨幣,同時又能繼續受制於自動化投資授權,而自動化投資授權在資本配置方面卻有著不同的解釋。

三、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的「被動」融合

Vanguard 集團的案例,生動地展示了傳統金融世界在面對加密貨幣崛起時的複雜心態。一方面,他們可能出於風險控制、監管合規或既有投資哲學的考量,對加密貨幣持保守態度;另一方面,市場的變化和被動投資工具的普及,卻又迫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對加密貨幣相關資產的曝險。

這也反映出,隨著比特幣等加密資產逐漸被納入主流金融產品(如 ETF、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即使是最保守的機構,也難以完全避免與其產生關聯。這種「被動」的融合,或許預示著加密貨幣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正以一種更為潛移默化的方式得到鞏固。

結語:

Vanguard 集團成為 Strategy 最大股東的事件,不僅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一個有趣插曲,更是傳統金融機構在數位資產時代所面臨挑戰的縮影。它提醒我們,市場的演變往往超乎預期,而投資策略的僵化可能導致錯失機會或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隨著加密貨幣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傳統金融機構將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對數位資產的立場,並尋找更為靈活和務實的策略,以應對這個不斷變化的金融格局。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