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Neuralink「重建癱瘓人生」,首位受試者:時間開始流動,生命很有意義

robot
摘要生成中

Neuralink 首位人體受試者一年的改變,見證腦機介面重塑生活 (前情提要:馬斯克Neuralink發布會震撼來襲:七人已植入腦機介面改變人生、下一步終結盲人,超狂路線圖公開 ) (背景補充:再改變世界?馬斯克宣布:Neuralink下個產品是盲視!盲人將可重見光明?) 矽谷喜歡講「10 倍速」,但對 33 歲的 Noland Arbaugh 來說,時間計算更直接:一年前輪椅上的他只能以眼神示意,如今靠腦中一枚硬幣大小晶片可以隔空打電動、回信,連開空氣清淨機都不必動手,他腦中的時間與日子又再次流動起來。 首位受試者的一年 2024 年 1 月,Arbaugh 成為 Neuralink 首位人體受試者。那場在加州進行的手術只花數小時,卻改寫了他 2016 年泳池意外造成的癱瘓命運。根據《財星》雜誌專訪指,他現在每天使用腦機介面近 10 小時,邊上網學神經科學,邊構思新創點子。他說: 「我一直都具備潛力,但現在我找到了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來實現它,這真的很不一樣。」 Arbaugh 自嘲是賽博格,卻補一句「我還是個普通人」,輕描淡寫地凸顯科技帶來的自由感。 晶片如何把腦波變成指令 Neuralink 的「Link」裝置藏有逾 1,000 條比髮絲更細的電極線,由專用機器人植入運動皮層,盡量降低對腦組織干擾。系統即時錄下神經脈衝,再用機器學習轉譯成游標滑動或文字輸入,最後無線傳到電腦或家電。 電池約五小時需充電一次,團隊把充電線藏進特製棒球帽;Arbaugh 看片時戴上,醒來就滿電,使用體驗幾乎與滑手機無異。操作門檻低,讓他敢把晶片當日常工具,而不只是實驗室展品。 從個案到臨床:BCI 正在擴大 外界最在意安全性,Link 雖屬侵入式,至今除頭皮傷口外,官方未公布嚴重不良反應。馬斯克罕見強調「推廣速度會很保守」,但在 Arbaugh 之後,另有 8 名受試者加入臨床試驗,步伐持續前進。 BCI 的吸引力在於直接繞過受損神經通路,讓癱瘓者重新掌握滑鼠與鍵盤,比升級輪椅更有存在感,也減輕長期忽視的心理壓力。美國 PRIME 研究與英國 GB-PRIME 等試驗同步進行,正驗證對重度視神經障礙患者的效果。 人機共融的下一站 侵入大腦的技術必然伴隨倫理辯論:從動物試驗爭議到資料隱私與自我認同。Neuralink 只有先用醫療成效說服公眾,才能談量產。好消息是案例正在累積;壞消息是問題仍待解答。 Arbaugh 的日常為這場討論添了人味。當他用意念在《文明帝國》裡打敗朋友,或打開房間空氣清淨機時,做的其實跟我們滑手機差不多——差別只是過去他沒有手可滑。科技沒有讓他超人化,只是把「正常」還給他。 如果說傳統輔具是在身體外加裝輪子,BCI 則像在意識與機械間鋪一條高速公路。那條路還在施工,但路牌已豎立。對被疾病或意外束縛的人而言,這不只是醫學里程碑,而是一張重新駕馭人生的駕照。 當我們在 2025 年回望,Arbaugh 與 Neuralink 的合作像人類與科技共舞的序曲。旋律雖仍青澀,節拍已定。未來的變奏只會更豐富,而真正決定方向的,將是每一個渴望自主人生的意念。 相關報導 Neuralink晶片植入人腦》馬斯克:癱瘓者可用意念玩文明帝國、下旗 馬斯克宣布:腦機介面Neuralink「人腦植入晶片」手術成功!首例病患恢復良好 馬斯克旗下Neuralink「腦機介面」再獲矽谷創投教父Peter Thiel領投4,300萬美元〈馬斯克Neuralink「重建癱瘓人生」,首位受試者:時間開始流動,生命很有意義〉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PRIME-12.3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