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經濟已來臨,機器人將擁有錢包

robot
摘要生成中

來源: Cointelegraph 原文: 《 機器經濟已來臨,機器人將擁有錢包 》

觀點來自:OpenMind首席運營官Paige Xu

我們都喜歡Uber Eats那樣的便利時刻。你輕點手機,一個墨西哥卷餅就在路上了。但如果這次沒有人類司機穿梭於車流中爲你送餐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沿着人行道嗡嗡作響的機器人,由傳感器和AI引導,或者一輛配備人形機器人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食物送到你家門口,解決了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這種體驗的美妙之處在於你看不到的幕後操作。

在穿越城市的過程中,這個機器人不僅在完成配送訂單,還在進行交易。它使用鏈上美元支付通行費,以穿越私人智能道路;它給一個去中心化的導航預言機支付小費,以獲得最快的繞行路線;然後,它在一個太陽能充電亭進行微支付補給;當它完成你的配送的那一刻,它賺取的服務費會存入自己的鏈上金庫。這就是機器對機器商業的模樣。

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將自主權交給算法,讓它們推薦我們的音樂、策劃我們的新聞、交易我們的股票。但現在,我們正在給這種自主權加上金錢——隨之而來的是行動力。

通過接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能合約和機器可讀的API,錢包爲機器開啓了真正的自主權,讓它們能夠實時與充電站、服務提供商和同行協商條款;通過提供配送、數據收集和基礎設施維護等服務賺取收入;爲運營需求(如燃料、維修和軟件更新)進行支出。

本質上,機器人從工具演變爲代理人,成爲經濟中的獨立參與者。

幾個世紀以來,勞動意味着人類執行任務以換取工資。如今,我們正見證合成勞動的開端,機器人和AI代理在鏈上提供服務並賺取收入,甚至可能自給自足。

一個配送機器人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高薪工作,一架無人機可能在天氣危機期間動態定價其服務,而一個AI律師代理可以爲需要快速監管審查的初創公司競標微型合同。

這些代理是爲優化而設計的,而且絕對不會請病假。這改變了勞動、價值創造乃至“工作”本身的定義。

根據Coinbase開發者平台AgentKit負責人Kevin Leffew的觀點,我們正進入一個機器不僅是工具、而是真正參與經濟的時代。這是軟件參與市場的結構性轉變,通過賺取、支出甚至獨立運營來實現。

如果你的配送機器人賺取收入,那麼問題來了:這筆收入歸誰所有?公司?機器人的DAO?你這個用戶?還是……無人所有?

如果機器人能比人類更快地進行交易、支付小費、收費和協作,那麼被它們取代的人會怎樣?

機器經濟承諾了效率,但也威脅到將人類從價值鏈中去中心化。爲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新的所有權模型。也許每個市民都能獲得所在城市運營機器人的一份股份;也許配送機器人需要支付地方稅;也許你每次接受配送都能獲得代幣。

爲AI提供財務自主權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參與者類別,承諾在經濟格局中推動價值,同時帶來新的對齊挑戰。

“自主機器經濟”的承諾令人着迷,因爲它意味着沒有中間商和低效。賺取、支出並自我優化的機器融入我們生活的背景,就像Uber Eats遇上DeFi再遇上《機器人總動員》中的Wall-E。

最終,機器人會不會在數量上超過零工工作者?或者,自主代理是否會形成DAO,集體擁有它們運營的基礎設施?

當你的配送無人機在高峯時段向你收取更多費用,不是因爲它邪惡,而是因爲它理性且追求利潤最大化時,會發生什麼?

機器支付通行費並與其他機器人協作,通過每一次微交易完全重寫了市場的邏輯。

在這個經濟中,代碼就是勞動,錢包就是自主權,數據就是貨幣。如果機器人能夠賺取、支出和交易,它們就需要約束和問責。不僅僅是協議,還需要法律框架。

如果我們現在不劃定界限,下一次機器人出現在你家門口時,它可能不僅僅是想送餐;它可能還想買下你的房子。

而且你猜怎麼着?

它已經有了爲此準備好的錢包。

觀點來自:OpenMind首席運營官Paige Xu

本文僅用於一般信息目的,不應被視爲也不構成法律或投資建議。此處表達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