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早期持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HashKey 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在平台幣半年暴跌 85%、裁員風波等輿論連環爆的情況下,它的「合規之路」正面臨嚴峻考驗。Foresight News 近日對此以《深陷輿論風暴,HashKey 怎麼了?》一文,闡明 HashKey 的困境,與其背後香港 Web3 生態的問題。
幣價暴跌與內部壓力:從員工到生態全面受創
CoinGecko 數據顯示,HashKey 平台幣 HSK 自去年初便一路從高點 2.38 美元暴跌至 0.35 美元,跌幅高達 85%。不僅讓投資者措手不及,也重創內部士氣。
內部員工透露,他們可以最高能將 50% 的薪水以 HSK 代幣發放,因此透過薪水或獎金持有 HSK 的員工不算少數。但如今的幣價,也讓這樣的制度變成高風險的「賭注」:
預計有超過 200 名現職與離職員工持有 HSK。
同時,儘管 HashKey 否認裁員傳聞,聲稱全球人數仍維持在 600 人以上,但內部人士透露包括三分之一員工遭裁、IT 供應商被延遲付款甚至解約的消息,反映其財務壓力已浮上檯面。
合規成本吞噬資金,融資難解燒錢本體
「做合規的交易所太燒錢了。」這句話聽在交易所業者耳裡可以說是心有戚戚焉。HashKey Exchange 每月平均支出千萬美元,就有高達三至四成用於合規相關支出,包括聘用法遵人員、審計服務及保險費用等:
高昂的成本讓 HashKey 不堪負重,需要尋求進一步的融資,才能支撐現有多線業務的持續發展。
儘管自 2024 年以來已完成超過 1.3 億美元融資,包括招商銀行、OKX 和高榕資本的資金支持,但與每月龐大的支出相比仍顯得捉襟見肘。有業內人士直言:「帳上現金只夠再撐半年」。
HashKey 雖嘗試尋求更多風投資金,甚至考慮港股上市,但目前仍處於「錢燒光且收入未起」的危險邊緣。
合規成枷鎖:收入限制與產品發展受阻
HashKey 在 2023 年 8 月開放散戶交易,但至今僅提供 4 種幣種 (BTC、ETH、AVAX、LINK) 可交易,相較幣安或 Coinbase 動輒數百幣種的豐富選擇,顯得相形見絀。專業投資者也僅能交易五六十種幣種,顯示合規下產品開放受限的困境:
幾乎每件事都要向監管機構回報,甚至連工作群組內隱喻幣圈「to the moon」概念的火箭 emoji,都得換成辣椒 emoji。
這樣的高度合規雖然保障了用戶,但也削弱其靈活應變市場的能力。白話來說,便是獲利能力。
(HashKey 持「香港合規」擦邊宣傳國際站 Launchpool 新幣發行 ZKJ)
多線發展壓力大,競爭者虎視眈眈
HashKey 集團業務橫跨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與 HashKey Global)、資本 (HashKey Capital)、公鏈 (HashKey Chain)、OTC、雲端基礎設施 (HashKey Cloud) 與代幣化服務等多條線,但也因此面臨龐大管理與資源壓力。
在交易所業務方面,香港本地的富途與 OSL,以及海外的 Coinbase、Kraken、Binance 等巨頭正搶佔市場。而在公鏈領域,HashKey Chain 面臨如螞蟻數科 L2 Jovay 等本土對手的競爭。
(穩定幣買美股?線上券商搶灘幣圈:富途證券曝光測試穩定幣入金功能)
香港 Web3 困境:做對了卻活不下去?
業內觀點指出,HashKey 的困境不只是單一企業問題,更是「港式 Web3 困境」的縮影:
體面合規、制度嚴謹,卻缺乏市場現實的需求支持。與美國、韓國與杜拜等地相比,香港加密政策雖較早出台,卻無法有效吸引資金與使用者。
(香港納管穩定幣!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下一步監管 OTC 與託管服務)
以以太坊現貨 ETF 為例,美國規模達 29 億美元,香港僅 5,844 萬美元,明顯落差暴露了市場信心危機。
換句話說,韓國抓住了該國活躍的散戶生態、杜拜的離岸及開放特色抓住了眾多交易所和 OTC 玩家,反觀香港則定位不明:
制度設計再完美,若沒有對應的用戶與市場,終究也是一場空。
利益披露:Foresight News 是競爭對手 OSL 的投資人
Foresight News 文章即便點明了 HashKey 現金流緊張與裁員等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Foresight 與 HashKey 競爭對手 OSL 交易所之間存在資本關係。
此前報導,Foresight Ventures 的創辦人劉帥透過 BGX Group 成為 OSL 母公司 BC Technology 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 29.97% 。
(投資香港持牌交易所 OSL 母公司,Foresight Ventures 插旗營運商 BC Technology)
雖然無法斷言報導立場與投資背景之間存在絕對關聯,但潛在的利益關係確實可能對其內容產生客觀影響,讀者在解讀相關訊息時,應保持中立與審慎態度。
放眼未來:堅守合規,是否值得等待?
仍有內部員工表示願意「再多給公司一點時間」,新入職的 @Morty_happy 分享:
HashKey 並不完美,也不是沒有問題。但它選擇了一條不那麼熱鬧、卻可能更穩妥的路。
合規之路雖艱難,卻也可能預示著未來產業的轉捩點。HashKey 的成敗,也將成為香港加密產業能否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試煉。
這篇文章 合規成本如何壓垮交易所?HashKey 財務壓力與裁員爭議曝光理想與現實差距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26k 熱度
13k 熱度
57k 熱度
3k 熱度
8k 熱度
4k 熱度
10k 熱度
11k 熱度
151k 熱度
45k 熱度
合規成本如何壓垮交易所?HashKey 財務壓力與裁員爭議曝光理想與現實差距
作為香港早期持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HashKey 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在平台幣半年暴跌 85%、裁員風波等輿論連環爆的情況下,它的「合規之路」正面臨嚴峻考驗。Foresight News 近日對此以《深陷輿論風暴,HashKey 怎麼了?》一文,闡明 HashKey 的困境,與其背後香港 Web3 生態的問題。
幣價暴跌與內部壓力:從員工到生態全面受創
CoinGecko 數據顯示,HashKey 平台幣 HSK 自去年初便一路從高點 2.38 美元暴跌至 0.35 美元,跌幅高達 85%。不僅讓投資者措手不及,也重創內部士氣。
內部員工透露,他們可以最高能將 50% 的薪水以 HSK 代幣發放,因此透過薪水或獎金持有 HSK 的員工不算少數。但如今的幣價,也讓這樣的制度變成高風險的「賭注」:
預計有超過 200 名現職與離職員工持有 HSK。
同時,儘管 HashKey 否認裁員傳聞,聲稱全球人數仍維持在 600 人以上,但內部人士透露包括三分之一員工遭裁、IT 供應商被延遲付款甚至解約的消息,反映其財務壓力已浮上檯面。
合規成本吞噬資金,融資難解燒錢本體
「做合規的交易所太燒錢了。」這句話聽在交易所業者耳裡可以說是心有戚戚焉。HashKey Exchange 每月平均支出千萬美元,就有高達三至四成用於合規相關支出,包括聘用法遵人員、審計服務及保險費用等:
高昂的成本讓 HashKey 不堪負重,需要尋求進一步的融資,才能支撐現有多線業務的持續發展。
儘管自 2024 年以來已完成超過 1.3 億美元融資,包括招商銀行、OKX 和高榕資本的資金支持,但與每月龐大的支出相比仍顯得捉襟見肘。有業內人士直言:「帳上現金只夠再撐半年」。
HashKey 雖嘗試尋求更多風投資金,甚至考慮港股上市,但目前仍處於「錢燒光且收入未起」的危險邊緣。
合規成枷鎖:收入限制與產品發展受阻
HashKey 在 2023 年 8 月開放散戶交易,但至今僅提供 4 種幣種 (BTC、ETH、AVAX、LINK) 可交易,相較幣安或 Coinbase 動輒數百幣種的豐富選擇,顯得相形見絀。專業投資者也僅能交易五六十種幣種,顯示合規下產品開放受限的困境:
幾乎每件事都要向監管機構回報,甚至連工作群組內隱喻幣圈「to the moon」概念的火箭 emoji,都得換成辣椒 emoji。
這樣的高度合規雖然保障了用戶,但也削弱其靈活應變市場的能力。白話來說,便是獲利能力。
(HashKey 持「香港合規」擦邊宣傳國際站 Launchpool 新幣發行 ZKJ)
多線發展壓力大,競爭者虎視眈眈
HashKey 集團業務橫跨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與 HashKey Global)、資本 (HashKey Capital)、公鏈 (HashKey Chain)、OTC、雲端基礎設施 (HashKey Cloud) 與代幣化服務等多條線,但也因此面臨龐大管理與資源壓力。
在交易所業務方面,香港本地的富途與 OSL,以及海外的 Coinbase、Kraken、Binance 等巨頭正搶佔市場。而在公鏈領域,HashKey Chain 面臨如螞蟻數科 L2 Jovay 等本土對手的競爭。
(穩定幣買美股?線上券商搶灘幣圈:富途證券曝光測試穩定幣入金功能)
香港 Web3 困境:做對了卻活不下去?
業內觀點指出,HashKey 的困境不只是單一企業問題,更是「港式 Web3 困境」的縮影:
體面合規、制度嚴謹,卻缺乏市場現實的需求支持。與美國、韓國與杜拜等地相比,香港加密政策雖較早出台,卻無法有效吸引資金與使用者。
(香港納管穩定幣!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下一步監管 OTC 與託管服務)
以以太坊現貨 ETF 為例,美國規模達 29 億美元,香港僅 5,844 萬美元,明顯落差暴露了市場信心危機。
換句話說,韓國抓住了該國活躍的散戶生態、杜拜的離岸及開放特色抓住了眾多交易所和 OTC 玩家,反觀香港則定位不明:
制度設計再完美,若沒有對應的用戶與市場,終究也是一場空。
利益披露:Foresight News 是競爭對手 OSL 的投資人
Foresight News 文章即便點明了 HashKey 現金流緊張與裁員等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Foresight 與 HashKey 競爭對手 OSL 交易所之間存在資本關係。
此前報導,Foresight Ventures 的創辦人劉帥透過 BGX Group 成為 OSL 母公司 BC Technology 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 29.97% 。
(投資香港持牌交易所 OSL 母公司,Foresight Ventures 插旗營運商 BC Technology)
雖然無法斷言報導立場與投資背景之間存在絕對關聯,但潛在的利益關係確實可能對其內容產生客觀影響,讀者在解讀相關訊息時,應保持中立與審慎態度。
放眼未來:堅守合規,是否值得等待?
仍有內部員工表示願意「再多給公司一點時間」,新入職的 @Morty_happy 分享:
HashKey 並不完美,也不是沒有問題。但它選擇了一條不那麼熱鬧、卻可能更穩妥的路。
合規之路雖艱難,卻也可能預示著未來產業的轉捩點。HashKey 的成敗,也將成為香港加密產業能否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試煉。
這篇文章 合規成本如何壓垮交易所?HashKey 財務壓力與裁員爭議曝光理想與現實差距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