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截止目前,以太坊市場表現爲什幺不“盡如人意”?,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資金流向與市場偏好
比特幣吸金效應顯着
機構資金更傾向於配置比特幣現貨ETF(如黑石、富達等),因其“數字黃金”敘事簡單且共識穩固,而以太坊的應用場景復雜,缺乏同等規模的增量資金支持。
以太坊生態敘事乏力
上一輪牛市依賴的DeFi、NFT等爆發性增長在本輪未能延續,新敘事(如RWA)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導致市場關注度下降。
二、技術與生態挑戰
Layer分流主網需求
Arbitrum、Optimism等Layer網路崛起,雖然提升了以太坊生態效率,但主網交易量和Gas費收入大幅減少,削弱了ETH的通縮效應(日均燃燒量從2000 ETH降至500 ETH)。
技術升級遲緩與競爭壓力
以太坊2.0分片擴容多次延遲,實際TPS仍低於Solana等新興公鏈(如Solana達10萬筆/秒),導致開發者與用戶遷移。Solana憑藉低費用和高性能成爲Meme幣中心,進一步分流資金。
三、市場結構與供需失衡
供應壓力加劇
合並後質押解鎖量增加(尤其是Lido等協議),疊加機構未大規模入場,散戶買入動力不足,導致拋壓持續。
巨鯨籌碼未充分換手
早期持有者(成本僅幾美元)未大規模拋售,市場缺乏“鑽石手”支撐,主力拉盤面臨拋壓風險。
四、宏觀環境與政策影響
聯準會政策不確定性
加息預期與通脹頑固性促使資金流向黃金等避險資產,以太坊作爲高風險資產吸引力下降。
期貨市場主導交易
ETH衍生品交易量佔比高,槓杆資金波動加劇價格震蕩,削弱現貨買盤支撐。
五、短期利空事件
安全事件衝擊
朝鮮黑客攻擊導致40萬枚ETH被拋售,市場情緒受挫。
V神拋售與輿論爭議
創始人拋售引發市場對團隊信心的質疑,部分投資者轉向其他標的。
未來展望
盡管短期承壓,以太坊仍具備長期潛力:
技術升級:Pectra升級優化質押與Layer集成,可能提升網路價值。
政策利好:若美國批準ETH現貨ETF質押功能,或吸引機構資金回流。
生態復蘇:RWA(現實世界資產)若爆發,可能成爲新催化劑。
綜上,以太坊表現疲軟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但其在去中心化生態中的核心地位未變,未來需依賴技術創新與敘事突破重獲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