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開啓啦,現貨、合約、Alpha齊上線!
📝 在Gate廣場發帖,曬出你的交易體驗或精彩截圖,瓜分$1,000大獎池!
🎁 廣場優質創作者5名,每人獨享$100合約體驗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瀏覽量前十再得$50獎勵!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創發帖(不少於20字,僅用活動標籤)
3️⃣ 若分享到推特,請將連結提交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單可多次提交,發布更多帖文可提升獲獎機會!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條體驗,都有機會贏取大獎!快在Gate廣場show出你的操作吧!
加密圈"空氣項目"受青睞背後的博弈邏輯
加密貨幣領域的"空氣"項目爲何備受青睞?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些只有一個華麗網站,卻沒有實際產品的項目,往往能夠輕鬆籌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源於深層次的博弈理論。
回想美劇《硅谷》中的一幕:沒有營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於盈利公司。風投解釋說:"有營收就會被問'多少',而無論多少都不夠。但沒有營收,人們就能暢想無限可能。"
加密貨幣行業將這一邏輯發揮到了極致:項目越虛無縹緲,籌資能力似乎就越強。這不是系統漏洞,反而成爲了該領域最具盈利潛力的特徵之一。
現實:估值的限制因素
擁有實際產品的項目往往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問題:現實。這意味着:
相比之下,僅有白皮書的項目潛力似乎只受限於想象力。這造成了一個悖論:踏實做事的項目反而在市場上處於劣勢。
信息不對稱的博弈
在加密貨幣募資過程中,主要涉及三方:
對於沒有產品的項目創始人,最佳策略顯而易見:
描述越模糊,就越難被證僞。功能越少,暴露的缺陷也就越少。
爲何沒人呼籲改變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揭示了人們爲何會做出看似不理智的選擇。加密貨幣投資也存在類似情況:如果每個人都堅持要看到可行的產品才投資,市場環境會健康得多。
然而,任何等待的人都可能錯失早期的豐厚回報。最早入場的投資者通常獲利最多,即便項目最終失敗也是如此。
因此,每個投資者看似明智的決定(僅憑承諾就早早入場),卻導致了對整個行業不利的結果(重噱頭輕實質)。
夢想與現實的較量
一個僅有一篇網路文章的項目可以宣稱將顛覆一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價值。而一個有實際代碼的項目則必須面對:
這就產生了所謂的"虛無溢價"——因完全不受現實約束而獲得的估值溢價。
炒作的共謀
當難以辨別項目質量時,人們會尋找相同的信號:
沒有產品的項目可以將所有資源用於制造這些信號,而不是進行實際開發。在加密貨幣領域,營銷的力量往往超過技術開發。
實例:無產品卻備受追捧
加密貨幣領域有許多案例印證了這一理論:
這些案例都遵循一個模式:承諾越抽象或技術越復雜,籌得的資金就越多,但最終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這種情況爲何難以改變
從邏輯上講,投資者應該要求看到可行的產品。但博弈論解釋了爲什麼這難以實現: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沒有產品的項目往往能比那些專注於實際開發的項目籌到更多資金。
在這個遊戲中,規則並沒有問題,只是有些人玩得太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