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策宣言2.0引爆RWA賽道,如何打通發行最後一公裏?

文|RWA知識圈

編|RWA知識圈

一、政策東風催生萬億級市場機遇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發布的《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明確將推動貴金屬、有色金屬及可再生能源等實體資產的代幣化進程,此舉瞬間點燃市場對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的熱情。Redstone預測顯示,2030至2034年間全球10%-30%的資產將完成代幣化轉型。面對這片藍海,企業紛紛摩拳擦掌,但需清醒認識到:代幣經濟模型設計與合規框架構建是成敗關鍵。若激勵機制失衡或依賴低效的DAO治理體系,極易引發企業與代幣持有者的利益衝突。

二、監管高牆下的代幣化困局

當香港積極推動資產代幣化時,全球監管壁壘仍是主要障礙。以美國爲例,代幣權與股權的博弈始終受制於強監管框架。自2017年SEC將豪威測試應用於RWA領域,多數代幣被定性爲證券。2019年SEC推出的復雜監管體系進一步壓縮合規空間,尤其對中小企業形成致命掣肘——它們既無力承擔跨國法律團隊費用,也難以應對不同司法管轄區監管套利風險。這種壓力迫使企業轉向私募股權融資——通過風投支持協議開發,待完成後才分發代幣。爲規避監管風險,企業甚至需與自身開發的協議徹底切割,避免持有代幣或進行價值引導。這種“協議治理權讓渡+互補品商品化”的模式雖實現形式合規,卻埋下深層隱患。

三、三重結構性風險浮出水面

當前模式正暴露三大致命缺陷:

激勵機制錯位迫使企業將價值導流至股權端,削弱代幣經濟活力;

DAO治理陷入低效循環,基金會運作存在激勵扭曲,而集體決策又因代幣持有者參與不足導致決策僵化;

法律風險未根本消除,SEC持續調查相關企業,對中小企業而言,這些風險呈指數級放大:動輒百萬美元的法律諮詢成本吞噬有限資金,跨境合規流程延長發行週期6-12個月,而DAOs的無限責任風險更可能讓創業者傾家蕩產。

盡管美國、新加坡等地已建立數字資產專屬監管體系,但RWA加速器在經濟模型優化、合規框架設計及運營策略規劃上的專業賦能,仍是打通發行“最後一公裏”的核心樞紐,通過三大核心服務破解困局:構建標準化合規模板降低法律成本90%+,設計DAO有限責任架構消除連帶風險,建立跨境合規快速通道壓縮發行週期至3個月內。

四、合規破局的關鍵路徑

降低證券化風險需重構權利分配體系。RWA加速器可通過解構經濟收益權、投票決策權、信息知情權與法律執行權,將鏈上控制權與法律實體剝離。這種設計使代幣賦予的基礎設施控制權獨立存續——即使創始團隊退出,鏈上權力機制仍持續運轉。區別於證券持有者,代幣持有者的資產權益完全由代碼定義且經濟獨立,其價值雖部分依賴鏈下運營,但通過加速器的合規架構設計,可有效規避證券法監管邊界。

五、技術演進與監管融合的未來圖景

股權與幣權的鴻溝正在技術迭代中加速彌合。主流區塊鏈技術已實現股息分配、股權分割等公司行動的程序化,合規證券代幣化逐步成爲行業標準解決方案。盡管當前合規路徑可化解基礎風險,但中小企業面向全球化布局時仍面臨三重進階挑戰:技術斷層方面,區塊鏈開發人才短缺持續推高適配成本,跨鏈資產映射等核心環節被迫依賴外部支援,而公鏈標準的快速迭代迫使企業陷入持續性技術升級壓力;監管碎片化方面,主要金融中心對“獨立運行協議”的認定標準存在顯著差異,鏈下資產審計要求與治理代幣稅制在關鍵市場形成監管衝突;法律真空帶層面,不同司法體系對代幣持有者“最終控制權”的性質界定存在根本分歧,絕大多數地區對去中心化組織的責任認定尚未建立明確法律框架。

這種技術迭代加速、監管標準割裂、法律定義模糊的全球三維困境,使RWA加速器的核心價值凸顯:基於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監管沙盒機制,動態校準區域合規方案,爲企業提供本地化技術適配方案,同步構建跨法系責任隔離機制。當技術標準、監管框架與專業服務形成合力,RWA賽道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率先布局者必將摘得行業首波紅利。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