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De與sUSDe:合成穩定幣的新浪潮與潛在挑戰2024年以來,穩定幣市場正經歷一場由結構創新驅動的新變局。在傳統法幣托底穩定幣佔據主導多年後,USDe憑藉"無需法幣支持"的合成穩定幣設計迅速崛起,市值一度突破80億美元,成爲DeFi世界中的"高收益美元"。近期,一項聯合質押活動引發市場熱議:年化回報接近50%。表面看似是一次常見的激勵策略,但也可能透露出USDe模型在ETH牛市期間所承受的結構性流動性壓力。本文將圍繞該激勵活動展開,簡要解釋USDe/sUSDe及相關平台後,從收益結構、用戶行爲、資金流動等角度剖析其背後隱藏的系統性挑戰,並對比歷史案例,探討未來機制是否具備足夠韌性應對極端市場情境。## 一、USDe與sUSDe簡介:基於加密原生機制的合成穩定幣USDe是2024年推出的合成型穩定幣,其設計目標是規避對傳統銀行體系及發幣的依賴。截至目前,其流通規模已超過80億美元。不同於以法幣儲備支持的穩定幣,USDe的錨定機制依賴於鏈上加密資產,尤其是ETH及其衍生的質押資產(如stETH、WBETH等)。其核心機制爲"delta中性"結構:協議一方面持有ETH等資產頭寸,另一方面在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開設等值的ETH永續空頭倉位。通過現貨與衍生品的對沖組合,USDe實現資產淨敞口接近於零,從而使其價格穩定在1美元附近。sUSDe則是用戶將USDe質押至協議後獲得的代表型代幣,具備自動累積收益的特性。其收益來源主要包括:ETH永續合約中的資金費率(funding rate)回報,以及底層質押資產帶來的衍生性收益。該模式旨在爲穩定幣引入持續性的收益模型,同時維持其價格錨定機制。## 二、借貸協議與激勵分發機制的協作體系某去中心化借貸協議是以太坊生態中歷史悠久、使用廣泛的平台之一,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通過"閃電貸"機制和靈活的利率模型,在早期推動了DeFi借貸系統的普及。用戶可將加密資產存入協議中獲得利息,或通過抵押資產借出其他代幣,全流程無需中介。目前,該協議總鎖倉量(TVL)約爲340億美元,其中近90%部署於以太坊主網。某鏈上激勵分發平台專爲DeFi協議提供可編程、條件化的激勵工具。通過預設參數如資產類型、持倉時長、流動性貢獻等,協議方可精準設定獎勵策略並高效完成發放流程。截至目前,該平台已服務超過150個項目與鏈上協議,累計分發激勵總額超過2億美元,支持包括以太坊、Arbitrum、Optimism在內的多條公鏈網路。在本次USDe激勵活動中,借貸協議負責組織借貸市場、配置參數及匹配質押資產,而激勵分發平台則承擔獎勵邏輯設定與鏈上發放操作。除了當前的USDe激勵合作外,這兩個平台此前已在多個項目中形成穩定協作關係,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對某超額抵押穩定幣脫錨問題的聯合幹預。該超額抵押穩定幣在推出初期因市場接受度有限、流動性不足,價格迅速跌破錨定值,長期徘徊於$0.94~$0.99區間,失去與美元的價格錨定。爲應對這一偏離,兩個平台在某DEX上設立了該穩定幣與USDC及USDT的交易對流動性激勵機制。激勵規則以"靠近$1爲目標",對在$1附近提供集中流動性的做市者發放更高獎勵,借此引導買賣深度集中於目標區間,從而在鏈上形成一堵價格穩定牆。這一機制在實際運行中效果顯著,成功推動該穩定幣價格逐步回升至接近$1水平。這一案例揭示出激勵分發平台在維穩機制中的角色本質:通過可編程激勵策略,維持鏈上關鍵交易區間的流動性密度,就如同在市場價格錨點上安排"補貼攤販",只有持續給予收益,才可能維持穩定的市場結構。但是這也引出相關問題:一旦激勵中斷或攤販撤離,價格機制的支撐亦可能失效。## 三、50%年化收益的來源機制解析2025年7月29日,USDe開發團隊正式宣布在某借貸平台上線名爲"Liquid Leverage"的功能模塊。該機制要求用戶按照1:1的比例,將sUSDe與USDe同時存入借貸協議,形成復合質押結構,並借此獲得額外激勵回報。具體而言,合格用戶可獲得三重收益來源:1. 激勵分發平台自動分發的激勵性USDe獎勵(當前約爲年化12%);2. sUSDe所代表的協議收益,即來自USDe背後delta-neutral策略的資金費與質押收益;3. 借貸平台的基礎存款利息,取決於當前市場資金利用率和池子需求。該活動的具體參與流程如下:1. 用戶可通過USDe官網或去中心化交易所獲取USDe;2. 將持有的USDe在USDe平台質押,兌換爲sUSDe;3. 將等額的USDe與sUSDe按1:1比例一同轉入借貸平台;4. 在借貸平台頁面中啓用"Use as Collateral"(用作抵押)選項;5. 系統監測到合規操作後,由激勵分發平台自動識別地址並定期發放獎勵。官方數據,底層計算邏輯拆解:假設:1萬美金本金,槓杆5倍,總借出4萬美金,分別用2.5萬美金抵押給USDe與sUSDe| 收益/成本類別 | 來源 | 計算公式 | 年收益金額 ||-------------|------|---------|-----------|| 協議激勵收益 | sUSDe協議收益 + USDe激勵 | 25,000 × 12% × 2 | $5,975 || 借貸利息收入 | USDe存入借貸平台所獲Lend利息 | 25,000 × 3.55% | $890 || 借貸利息成本 | 借出USDT年利率支出 | 40,000 × 4.69% | $1,876 || 淨收益合計 | - | 5,975 + 890 - 1,876 | $4,989 |槓杆結構說明:該收益的前提依賴於"借貸--存入--繼續借貸"循環建立的復合結構,即初始本金被用作第一輪質押後,借出資金後再進行下一輪USDe與sUSDe的雙向存入。通過5倍槓杆放大質押頭寸,總投入達到50,000美元,從而放大獎勵與基礎收益。## 四、激勵計劃背後是否揭示USDe面臨結構性困境?盡管同爲基於加密資產質押發行的穩定幣,USDe與某超額抵押穩定幣在機制上存在顯著差異。USDe借助delta-neutral(中性對沖)結構維持錨定,歷史價格基本圍繞$1穩定波動,未出現嚴重脫錨,也未遭遇類似依賴流動性激勵恢復價格的流動性危機。然而,這並不意味着USDe完全免疫風險,其對沖模型本身存在潛在脆弱性,尤其在市場劇烈波動或外部激勵撤出時,可能面臨相似的穩定性衝擊。具體風險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 資金費率爲負,協議收益下滑甚至倒掛:sUSDe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將ETH等質押資產所獲得的LST收益,與中心化衍生品平台上建立的ETH空頭永續合約資金費用(funding rate)正值。當前市場情緒積極,多頭付空頭利息,維持正向收益。然而一旦市場轉爲疲軟,空頭增多,資金費率轉負,協議需支付額外費用維持對沖頭寸,收益即告削減,甚至變爲負值。盡管USDe設有保險基金緩衝,但能否長期覆蓋負向收益仍存不確定性。2. 激勵終止→Promotional Rate 12%收益直接消失:當前在借貸平台上執行的Liquid Leverage活動,僅限時提供額外USDe獎勵(年化約12%)。一旦激勵結束,用戶實際持有的收益將回落至sUSDe原生收益(資金費+LST收益)與借貸平台存款利率,合計可能下降至15~20%區間。而若在高槓杆(如5倍)結構下,USDT借款利率(當前爲4.69%)疊加後,收益空間明顯壓縮。更嚴重者,在funding爲負、利率上行的極端環境中,用戶淨收益可能被完全侵蝕甚至轉負。若激勵終止、ETH下跌、資金費率轉負三者疊加,USDe模型所依賴的delta-neutral收益機制將受到實質性衝擊,sUSDe收益可能歸零甚至倒掛,若伴隨大量贖回和拋壓,USDe的價格錨定機制亦將面臨挑戰。這種"多重負面疊加"構成USDe當前架構中最核心的系統性風險,也可能是其近期高強度激勵活動背後的深層動因。## 五、以太坊價格漲,結構就會穩定?由於USDe的穩定機制依賴於以太坊資產的現貨質押與衍生品對沖,其資金池結構在ETH價格快速漲期間面臨系統性抽水壓力。具體而言,當ETH價格接近市場預期高位,用戶往往傾向於提前贖回質押資產以實現收益,或轉向其他具備更高回報的資產。這種行爲催生了典型的"ETH牛市→LST流出→USDe收縮"鏈式反應。從數據可以觀察到:USDe與sUSDe的TVL在2025年6月ETH價格衝高期間同步下降,且並未出現伴隨價格漲而增加的年化收益(APY)。這一現象與上一輪牛市(2024年底)形成對比:彼時ETH達高點後,TVL雖逐步回落,但過程相對緩慢,用戶並未集體提早贖回質押資產。當前週期中,TVL與APY同步下行,反映出市場參與者對sUSDe收益可持續性的擔憂上升。當價格波動與資金成本變動帶來delta-neutral模型潛在負收益風險時,用戶行爲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與反應速度,提前退出成爲主流選擇。這種資金抽離現象不僅削弱了USDe的擴展能力,也進一步放大了其在ETH漲週期中的被動緊縮特徵。## 小結總結來看,當前高達50%的年化收益並非協議常態,而是多個外部激勵的階段性推動結果。一旦ETH價格高位震蕩、激勵終止、資金費率轉負等風險因素集中釋放,USDe模型所依賴的delta-neutral收益結構將面臨壓力,sUSDe收益可能迅速收斂至0或轉負,進而對穩定錨定機制構成衝擊。從近期數據來看,USDe與sUSDe的TVL在ETH漲階段出現同步下滑,且APY並未同步走高,這種"漲中抽水"現象顯示市場信心開始提前計價風險。與某超額抵押穩定幣曾面臨的"錨定危機"相似,USDe當前的流動性穩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持續補貼維穩的策
USDe年化50%收益背後:合成穩定幣的增長與隱憂
USDe與sUSDe:合成穩定幣的新浪潮與潛在挑戰
2024年以來,穩定幣市場正經歷一場由結構創新驅動的新變局。在傳統法幣托底穩定幣佔據主導多年後,USDe憑藉"無需法幣支持"的合成穩定幣設計迅速崛起,市值一度突破80億美元,成爲DeFi世界中的"高收益美元"。
近期,一項聯合質押活動引發市場熱議:年化回報接近50%。表面看似是一次常見的激勵策略,但也可能透露出USDe模型在ETH牛市期間所承受的結構性流動性壓力。
本文將圍繞該激勵活動展開,簡要解釋USDe/sUSDe及相關平台後,從收益結構、用戶行爲、資金流動等角度剖析其背後隱藏的系統性挑戰,並對比歷史案例,探討未來機制是否具備足夠韌性應對極端市場情境。
一、USDe與sUSDe簡介:基於加密原生機制的合成穩定幣
USDe是2024年推出的合成型穩定幣,其設計目標是規避對傳統銀行體系及發幣的依賴。截至目前,其流通規模已超過80億美元。不同於以法幣儲備支持的穩定幣,USDe的錨定機制依賴於鏈上加密資產,尤其是ETH及其衍生的質押資產(如stETH、WBETH等)。
其核心機制爲"delta中性"結構:協議一方面持有ETH等資產頭寸,另一方面在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開設等值的ETH永續空頭倉位。通過現貨與衍生品的對沖組合,USDe實現資產淨敞口接近於零,從而使其價格穩定在1美元附近。
sUSDe則是用戶將USDe質押至協議後獲得的代表型代幣,具備自動累積收益的特性。其收益來源主要包括:ETH永續合約中的資金費率(funding rate)回報,以及底層質押資產帶來的衍生性收益。該模式旨在爲穩定幣引入持續性的收益模型,同時維持其價格錨定機制。
二、借貸協議與激勵分發機制的協作體系
某去中心化借貸協議是以太坊生態中歷史悠久、使用廣泛的平台之一,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通過"閃電貸"機制和靈活的利率模型,在早期推動了DeFi借貸系統的普及。用戶可將加密資產存入協議中獲得利息,或通過抵押資產借出其他代幣,全流程無需中介。目前,該協議總鎖倉量(TVL)約爲340億美元,其中近90%部署於以太坊主網。
某鏈上激勵分發平台專爲DeFi協議提供可編程、條件化的激勵工具。通過預設參數如資產類型、持倉時長、流動性貢獻等,協議方可精準設定獎勵策略並高效完成發放流程。截至目前,該平台已服務超過150個項目與鏈上協議,累計分發激勵總額超過2億美元,支持包括以太坊、Arbitrum、Optimism在內的多條公鏈網路。
在本次USDe激勵活動中,借貸協議負責組織借貸市場、配置參數及匹配質押資產,而激勵分發平台則承擔獎勵邏輯設定與鏈上發放操作。
除了當前的USDe激勵合作外,這兩個平台此前已在多個項目中形成穩定協作關係,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對某超額抵押穩定幣脫錨問題的聯合幹預。
該超額抵押穩定幣在推出初期因市場接受度有限、流動性不足,價格迅速跌破錨定值,長期徘徊於$0.94~$0.99區間,失去與美元的價格錨定。
爲應對這一偏離,兩個平台在某DEX上設立了該穩定幣與USDC及USDT的交易對流動性激勵機制。激勵規則以"靠近$1爲目標",對在$1附近提供集中流動性的做市者發放更高獎勵,借此引導買賣深度集中於目標區間,從而在鏈上形成一堵價格穩定牆。這一機制在實際運行中效果顯著,成功推動該穩定幣價格逐步回升至接近$1水平。
這一案例揭示出激勵分發平台在維穩機制中的角色本質:通過可編程激勵策略,維持鏈上關鍵交易區間的流動性密度,就如同在市場價格錨點上安排"補貼攤販",只有持續給予收益,才可能維持穩定的市場結構。但是這也引出相關問題:一旦激勵中斷或攤販撤離,價格機制的支撐亦可能失效。
三、50%年化收益的來源機制解析
2025年7月29日,USDe開發團隊正式宣布在某借貸平台上線名爲"Liquid Leverage"的功能模塊。該機制要求用戶按照1:1的比例,將sUSDe與USDe同時存入借貸協議,形成復合質押結構,並借此獲得額外激勵回報。
具體而言,合格用戶可獲得三重收益來源:
該活動的具體參與流程如下:
官方數據,底層計算邏輯拆解:
假設:1萬美金本金,槓杆5倍,總借出4萬美金,分別用2.5萬美金抵押給USDe與sUSDe
| 收益/成本類別 | 來源 | 計算公式 | 年收益金額 | |-------------|------|---------|-----------| | 協議激勵收益 | sUSDe協議收益 + USDe激勵 | 25,000 × 12% × 2 | $5,975 | | 借貸利息收入 | USDe存入借貸平台所獲Lend利息 | 25,000 × 3.55% | $890 | | 借貸利息成本 | 借出USDT年利率支出 | 40,000 × 4.69% | $1,876 | | 淨收益合計 | - | 5,975 + 890 - 1,876 | $4,989 |
槓杆結構說明:
該收益的前提依賴於"借貸--存入--繼續借貸"循環建立的復合結構,即初始本金被用作第一輪質押後,借出資金後再進行下一輪USDe與sUSDe的雙向存入。通過5倍槓杆放大質押頭寸,總投入達到50,000美元,從而放大獎勵與基礎收益。
四、激勵計劃背後是否揭示USDe面臨結構性困境?
盡管同爲基於加密資產質押發行的穩定幣,USDe與某超額抵押穩定幣在機制上存在顯著差異。USDe借助delta-neutral(中性對沖)結構維持錨定,歷史價格基本圍繞$1穩定波動,未出現嚴重脫錨,也未遭遇類似依賴流動性激勵恢復價格的流動性危機。然而,這並不意味着USDe完全免疫風險,其對沖模型本身存在潛在脆弱性,尤其在市場劇烈波動或外部激勵撤出時,可能面臨相似的穩定性衝擊。
具體風險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sUSDe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將ETH等質押資產所獲得的LST收益,與中心化衍生品平台上建立的ETH空頭永續合約資金費用(funding rate)正值。當前市場情緒積極,多頭付空頭利息,維持正向收益。然而一旦市場轉爲疲軟,空頭增多,資金費率轉負,協議需支付額外費用維持對沖頭寸,收益即告削減,甚至變爲負值。盡管USDe設有保險基金緩衝,但能否長期覆蓋負向收益仍存不確定性。
當前在借貸平台上執行的Liquid Leverage活動,僅限時提供額外USDe獎勵(年化約12%)。一旦激勵結束,用戶實際持有的收益將回落至sUSDe原生收益(資金費+LST收益)與借貸平台存款利率,合計可能下降至15~20%區間。而若在高槓杆(如5倍)結構下,USDT借款利率(當前爲4.69%)疊加後,收益空間明顯壓縮。更嚴重者,在funding爲負、利率上行的極端環境中,用戶淨收益可能被完全侵蝕甚至轉負。
若激勵終止、ETH下跌、資金費率轉負三者疊加,USDe模型所依賴的delta-neutral收益機制將受到實質性衝擊,sUSDe收益可能歸零甚至倒掛,若伴隨大量贖回和拋壓,USDe的價格錨定機制亦將面臨挑戰。這種"多重負面疊加"構成USDe當前架構中最核心的系統性風險,也可能是其近期高強度激勵活動背後的深層動因。
五、以太坊價格漲,結構就會穩定?
由於USDe的穩定機制依賴於以太坊資產的現貨質押與衍生品對沖,其資金池結構在ETH價格快速漲期間面臨系統性抽水壓力。具體而言,當ETH價格接近市場預期高位,用戶往往傾向於提前贖回質押資產以實現收益,或轉向其他具備更高回報的資產。這種行爲催生了典型的"ETH牛市→LST流出→USDe收縮"鏈式反應。
從數據可以觀察到:USDe與sUSDe的TVL在2025年6月ETH價格衝高期間同步下降,且並未出現伴隨價格漲而增加的年化收益(APY)。這一現象與上一輪牛市(2024年底)形成對比:彼時ETH達高點後,TVL雖逐步回落,但過程相對緩慢,用戶並未集體提早贖回質押資產。
當前週期中,TVL與APY同步下行,反映出市場參與者對sUSDe收益可持續性的擔憂上升。當價格波動與資金成本變動帶來delta-neutral模型潛在負收益風險時,用戶行爲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與反應速度,提前退出成爲主流選擇。這種資金抽離現象不僅削弱了USDe的擴展能力,也進一步放大了其在ETH漲週期中的被動緊縮特徵。
小結
總結來看,當前高達50%的年化收益並非協議常態,而是多個外部激勵的階段性推動結果。一旦ETH價格高位震蕩、激勵終止、資金費率轉負等風險因素集中釋放,USDe模型所依賴的delta-neutral收益結構將面臨壓力,sUSDe收益可能迅速收斂至0或轉負,進而對穩定錨定機制構成衝擊。
從近期數據來看,USDe與sUSDe的TVL在ETH漲階段出現同步下滑,且APY並未同步走高,這種"漲中抽水"現象顯示市場信心開始提前計價風險。與某超額抵押穩定幣曾面臨的"錨定危機"相似,USDe當前的流動性穩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持續補貼維穩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