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最新
熱門
資訊
我的主頁
發布
掃描下載 Gate App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币圈李洛克
2025-08-17 14:45:48
關注
“1B金狗去哪了?加密市場流動性真相揭底”
曾幾何時,在24年大半時間,你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個新項目“速通1億”,“小金幾千萬起步”,各類“土狗”開盤拉盤如同打雞血一般,一夜百倍、兩天歸零。
可如今,即便是在敘事紛繁、項目不斷的當下,加密市場卻明顯冷卻了一層——那些曾經“幾千萬小金起步”的項目去哪兒了?爲什麼現在連 100 萬的初始流動性都能勉強撐起開盤?
這不是敘事不夠熱,也不是項目質量變差,而是一個更底層的問題:
> 退出流動性消失了。
一、市場的核心邏輯:不是“進來的人”,而是“能不能出去”
所有投機市場都不是“有沒有人買”決定價格,而是“能不能賣出去”決定生死。
牛市中,項目方敢往池子裏塞幾千萬,是因爲他們知道:
上 CEX 是一個可以提供退出通道;
散戶對“新項目”極度興奮,只要敘事偉大,上車意願高;
做市商願意參與深度管理,爲主力提供滑點保護;
基金會和 VC 也會爲“數據好看”而主動引流、給流動性補貼。
簡而言之——“賣給誰”這件事,是有路徑的。
而現在,這個路徑斷了。
二、交易所失靈 + 散戶信任坍塌 = 流動性內循環
現在你發一個項目,想上交易所退出?
不好意思,交易所既不上你,也沒有二級用戶接盤。CEX 是靠現貨手續費和合約持倉盈利的,連交易所自己都不願做新幣交易區了。
那靠散戶接盤?
抱歉,大多數散戶現在對**“低市值+高FDV”**模式深惡痛絕,喫過虧、學過乖,幣價只要漲到一定幅度,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跑路,不是加倉。
於是你發現一個可怕的現象:
“小金池”項目上線了,但沒人買。
“大金池”項目上線了,砸盤跑更快。
流動性在內循環:
項目方→做市→機器人→KOL自轉 → 沒有真實退出路徑。
三、VC、KOL、社區三角關係的崩塌
過去這個三角關係是正向循環:
VC 提供資金和信用背書;
KOL 提供流量和解釋器角色;
社區承擔接盤和傳播職能。
但今天你看到的是:
VC 不敢重倉,很多直接轉二級套現;
KOL 不帶盤,而是做“節點遊戲”自己跑;
社區人心浮動,看到新幣第一反應是“割韭菜”。
博弈從共贏結構變成零和內卷:誰先跑誰贏,誰慢誰接盤。
四、重新定義“成功項目”:不是能漲,是能讓別人安全退出
一個幣成功不再是“能否翻10倍”,而是是否具備可持續的退出路徑和流動性結構。
未來的新土狗,若想突圍,必須:
構建“退出機制”:比如做激勵兼容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分紅、交易即空投等;
提前設計流動性釋放節奏:而不是一股腦砸池、吸幹後跑路;
讓社區持幣人也擁有退出能力:不是只有項目方、KOL和VC能賣幣。
你不讓別人走,別人也不敢來。
五、土狗還在,只是流動性沒了
土狗的生命力依然頑強,它們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種形式。
從公開市場的萬人搶購,變成了內部局的悄悄通關。
在退出流動性全面萎縮、散戶普遍厭惡新項目的今天,誰能提供“穩妥的退出方案”,誰就有資格重新點燃一場流動性接力。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發了幣→塞了錢→漲了兩根→砸了跑路→徹底失去信任”。
VC
-0.5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
聲明
。
讚賞
點讚
留言
轉發
分享
留言
0/400
留言
暫無留言
話題
#
Gate七月透明度報告發布
8k 熱度
#
BTC ETF持倉破1530億美元
12k 熱度
#
美聯儲終止新型活動監管
10k 熱度
#
Bit Digital成功轉型
5k 熱度
#
ETH 熱浪戰隊爭霸賽來襲
2k 熱度
置頂
網站地圖
“1B金狗去哪了?加密市場流動性真相揭底”
曾幾何時,在24年大半時間,你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個新項目“速通1億”,“小金幾千萬起步”,各類“土狗”開盤拉盤如同打雞血一般,一夜百倍、兩天歸零。
可如今,即便是在敘事紛繁、項目不斷的當下,加密市場卻明顯冷卻了一層——那些曾經“幾千萬小金起步”的項目去哪兒了?爲什麼現在連 100 萬的初始流動性都能勉強撐起開盤?
這不是敘事不夠熱,也不是項目質量變差,而是一個更底層的問題:
> 退出流動性消失了。
一、市場的核心邏輯:不是“進來的人”,而是“能不能出去”
所有投機市場都不是“有沒有人買”決定價格,而是“能不能賣出去”決定生死。
牛市中,項目方敢往池子裏塞幾千萬,是因爲他們知道:
上 CEX 是一個可以提供退出通道;
散戶對“新項目”極度興奮,只要敘事偉大,上車意願高;
做市商願意參與深度管理,爲主力提供滑點保護;
基金會和 VC 也會爲“數據好看”而主動引流、給流動性補貼。
簡而言之——“賣給誰”這件事,是有路徑的。
而現在,這個路徑斷了。
二、交易所失靈 + 散戶信任坍塌 = 流動性內循環
現在你發一個項目,想上交易所退出?
不好意思,交易所既不上你,也沒有二級用戶接盤。CEX 是靠現貨手續費和合約持倉盈利的,連交易所自己都不願做新幣交易區了。
那靠散戶接盤?
抱歉,大多數散戶現在對**“低市值+高FDV”**模式深惡痛絕,喫過虧、學過乖,幣價只要漲到一定幅度,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跑路,不是加倉。
於是你發現一個可怕的現象:
“小金池”項目上線了,但沒人買。
“大金池”項目上線了,砸盤跑更快。
流動性在內循環:
項目方→做市→機器人→KOL自轉 → 沒有真實退出路徑。
三、VC、KOL、社區三角關係的崩塌
過去這個三角關係是正向循環:
VC 提供資金和信用背書;
KOL 提供流量和解釋器角色;
社區承擔接盤和傳播職能。
但今天你看到的是:
VC 不敢重倉,很多直接轉二級套現;
KOL 不帶盤,而是做“節點遊戲”自己跑;
社區人心浮動,看到新幣第一反應是“割韭菜”。
博弈從共贏結構變成零和內卷:誰先跑誰贏,誰慢誰接盤。
四、重新定義“成功項目”:不是能漲,是能讓別人安全退出
一個幣成功不再是“能否翻10倍”,而是是否具備可持續的退出路徑和流動性結構。
未來的新土狗,若想突圍,必須:
構建“退出機制”:比如做激勵兼容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分紅、交易即空投等;
提前設計流動性釋放節奏:而不是一股腦砸池、吸幹後跑路;
讓社區持幣人也擁有退出能力:不是只有項目方、KOL和VC能賣幣。
你不讓別人走,別人也不敢來。
五、土狗還在,只是流動性沒了
土狗的生命力依然頑強,它們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種形式。
從公開市場的萬人搶購,變成了內部局的悄悄通關。
在退出流動性全面萎縮、散戶普遍厭惡新項目的今天,誰能提供“穩妥的退出方案”,誰就有資格重新點燃一場流動性接力。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發了幣→塞了錢→漲了兩根→砸了跑路→徹底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