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點* 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收入在 FY26 第一季度達到 391 億美元,隨着 Blackwell 貨運的增加和 Rubin 系統在 2028 年之前的推出。* AMD和Intel在邊緣市場獲得份額,但到2028年仍無法打破Nvidia的CUDA生態系統和供應鏈優勢。* 即使政府可能持有英特爾的股份,AI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達到數萬億,也支持了英偉達在未來十年的定價能力。* 我們更喜歡的10只股票超過Nvidia ›華爾街對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日益增長的競爭感到擔憂。雖然**英偉達**(NASDAQ: NVDA)繼續以超過80%的市場份額主導AI訓練和部署市場,但競爭對手們開始獲得有意義的設計勝利。**超威半導體**(NASDAQ: AMD)已在**Meta Platforms**、**微軟**和OpenAI中獲得其MI300X芯片的採用。同時,**英特爾**(NASDAQ: INTC)正在與美國政府談判,尋求潛在的投資支持,以加速其制造和鑄造擴張。空頭認爲,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不可持續,特別是在一個容易受到顛覆的行業中,但這種看法忽視了更大的局面。人工智能硬件市場正從數千億增長到數萬億,因此,即使是更小的市場份額也能夠帶來巨額利潤。更重要的是,英偉達保留了完整的技術優勢,整合了硬件、計算統一設備架構(CUDA)軟件、生態系統支持和開發者採用,形成了競爭對手尚未能匹敵的護城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沒有人正確計算的萬億美元順風忘掉對市場飽和的憂慮吧。數字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說法,四大超大規模雲服務商單獨將在2025年花費300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後端人工智能網路切換,直接代表圖形處理單元(GPU)集羣規模,將在2025年至2029年間超過1000億美元,來自Dell'Oro集團的數據顯示。Omdia預測,到2029年,雲計算和數據中心加速器市場將達到1510億美元,增長僅僅是適度放緩,而不是在2026年後逆轉。英偉達2026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讓這個機會更清晰。該季度總收入達到441億美元,數據中心的收入就達到了391億美元。這不是打錯字——在三個月內,數據中心的收入爲391億美元。在這樣的規模下,即使英偉達失去10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絕對的美元機會仍在不斷增長。當你的可尋址市場每年擴展數百億美元時,你不需要壟斷市場份額來復合收入。故事繼續## 每個人都低估的護城河Nvidia 的主導地位並不是因爲它制造了最快的芯片,而是因爲它擁有整個技術棧。CUDA 已成爲訓練大型模型的默認環境,使開發者、框架和工具都被鎖定在 Nvidia 的生態系統中。NVLink 和 NVSwitch 使其 GPU 能夠以 PCI Express 無法匹配的帶寬進行通信,從而使訓練可以在整個機架上無縫擴展。在上遊,瓶頸更加顯著。**臺灣半導體**的CoWoS先進封裝能力有限,即使預計在2025年產量會大幅翻倍,2026年還會再次擴大。行業報告顯示,Nvidia已獲得大部分的分配,這使得競爭對手在大規模出貨方面的空間減少。高帶寬內存是第二個瓶頸。**SK 海力士**仍然是英偉達的主要供應商,**美光**和**三星電子**仍在增加產能。優先訪問下一代高帶寬內存節點確保英偉達的加速器達到量產,而其他廠商則在排隊等待。這種軟件鎖定、互連規模擴展和特權供應分配的組合不是短暫的優勢。它是一種以年爲單位的結構護城河。即使競爭對手設計出強有力的替代方案,如果沒有訪問這些相同資源的權限,他們也無法達到有意義的規模。這就是爲什麼英偉達的高估值不僅僅是關於市場份額。它與擁有 AI 經濟運行的基礎設施有關。## 爲什麼AMD和Intel無法突破王國AMD是真正的競爭對手——我們不要假裝不是這樣。Azure的ND MI300X實例已經普遍可用,Meta公開使用MI300級芯片進行Llama推理,而OpenAI已表示將與其他芯片一起使用AMD的最新芯片。ROCm 7 和 AMD Developer Cloud 確實改善了軟件支持。但是現實是:AMD 上個季度的整個數據中心收入爲 32 億美元,主要由 EPYC 中央處理單元驅動,而不是 GPU。Nvidia 一周大約就能做到這一點。AMD在特定工作負載,特別是推理方面,在性價比上脫穎而出。這爲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提供了談判槓杆,並在邊際上限制了Nvidia的定價。但要打破CUDA的重力,僅靠競爭性硬件是不夠的——這需要一場軟件革命,而這場革命在2028年前是不會發生的。英特爾的情況更爲有趣,因爲有報道稱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政府持股。如果這發生的話,英特爾將獲得更便宜的資本、穩定的晶圓廠,以及政府合同的優先待遇。但它並沒有解決CUDA鎖定、NVLink擴展或Nvidia的平台節奏。Gaudi 3正在通過**Dell Technologies**的AI工廠和**IBM**雲發貨,針對選定工作負載的性價比優於H100。但在絕對性能和生態系統支持方面,它仍落後於H200和Blackwell。## 通往2028的道路到2028年的基本情況很簡單:需求增長加上平台創新使得Nvidia在訓練工作負載中保持領先,而AMD和Intel作爲成本優化的替代品逐漸擴大市場份額。Nvidia在訓練中維持70%到80%的市場份額,並且在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中失去一些推理市場份額,但由於市場擴張而實現絕對收入的增長。空頭擔心定制芯片、電力限制或供應衝擊,但這些威脅都沒有快速顯現到足以在2028年前破壞這一故事。## 你現在應該投資 1,000 美元在 Nvidia 嗎?在你購買英偉達的股票之前,請考慮這一點:*Motley Fool Stock Advisor* 分析師團隊剛剛確定了他們認爲現在投資者可以購買的**10只最佳股票**……而Nvidia並不是其中之一。入選的10只股票在未來幾年可能會產生巨額回報。考慮到 **Netflix** 在2004年12月17日發布的這個名單……如果您在我們推薦時投資了$1,000,**您將擁有$668,155**!\* 或者當 **Nvidia** 在2005年4月15日發布這個名單時……如果您在我們推薦時投資了$1,000,**您將擁有$1,106,071**!\*現在,值得注意的是 *Stock Advisor* 的總平均回報率爲 1,070% — 這是與 S&P 500 的 184% 相比,市場的壓倒性超額收益。不要錯過最新的前 10 名名單,加入 *Stock Advisor* 時即可獲取。**查看10只股票 »****\*股票顧問截至2025年8月18日的回報***喬治·布德韋爾在微軟、英偉達和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持有頭寸。《傻瓜投資者》在其持有並推薦的股票中包括超微半導體、英特爾、國際商業機器、Meta平台、微軟、英偉達和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傻瓜投資者》推薦以下期權:2026年1月長期395美元的微軟看漲期權,2025年8月短期24美元的英特爾看漲期權,以及2026年1月短期405美元的微軟看漲期權。《傻瓜投資者》有一項披露政策。*以下是爲什麼英偉達在2028年前表現優於其他公司的原因,最初由《愚人 Motley Fool》發布查看評論
這就是爲什麼英偉達在2028年前表現優於其他公司的原因
關鍵點
華爾街對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日益增長的競爭感到擔憂。雖然英偉達(NASDAQ: NVDA)繼續以超過80%的市場份額主導AI訓練和部署市場,但競爭對手們開始獲得有意義的設計勝利。超威半導體(NASDAQ: AMD)已在Meta Platforms、微軟和OpenAI中獲得其MI300X芯片的採用。同時,英特爾(NASDAQ: INTC)正在與美國政府談判,尋求潛在的投資支持,以加速其制造和鑄造擴張。
空頭認爲,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不可持續,特別是在一個容易受到顛覆的行業中,但這種看法忽視了更大的局面。人工智能硬件市場正從數千億增長到數萬億,因此,即使是更小的市場份額也能夠帶來巨額利潤。更重要的是,英偉達保留了完整的技術優勢,整合了硬件、計算統一設備架構(CUDA)軟件、生態系統支持和開發者採用,形成了競爭對手尚未能匹敵的護城河。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沒有人正確計算的萬億美元順風
忘掉對市場飽和的憂慮吧。數字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說法,四大超大規模雲服務商單獨將在2025年花費300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後端人工智能網路切換,直接代表圖形處理單元(GPU)集羣規模,將在2025年至2029年間超過1000億美元,來自Dell'Oro集團的數據顯示。Omdia預測,到2029年,雲計算和數據中心加速器市場將達到1510億美元,增長僅僅是適度放緩,而不是在2026年後逆轉。
英偉達2026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讓這個機會更清晰。該季度總收入達到441億美元,數據中心的收入就達到了391億美元。這不是打錯字——在三個月內,數據中心的收入爲391億美元。在這樣的規模下,即使英偉達失去10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絕對的美元機會仍在不斷增長。當你的可尋址市場每年擴展數百億美元時,你不需要壟斷市場份額來復合收入。
故事繼續## 每個人都低估的護城河
Nvidia 的主導地位並不是因爲它制造了最快的芯片,而是因爲它擁有整個技術棧。CUDA 已成爲訓練大型模型的默認環境,使開發者、框架和工具都被鎖定在 Nvidia 的生態系統中。NVLink 和 NVSwitch 使其 GPU 能夠以 PCI Express 無法匹配的帶寬進行通信,從而使訓練可以在整個機架上無縫擴展。
在上遊,瓶頸更加顯著。臺灣半導體的CoWoS先進封裝能力有限,即使預計在2025年產量會大幅翻倍,2026年還會再次擴大。行業報告顯示,Nvidia已獲得大部分的分配,這使得競爭對手在大規模出貨方面的空間減少。
高帶寬內存是第二個瓶頸。SK 海力士仍然是英偉達的主要供應商,美光和三星電子仍在增加產能。優先訪問下一代高帶寬內存節點確保英偉達的加速器達到量產,而其他廠商則在排隊等待。
這種軟件鎖定、互連規模擴展和特權供應分配的組合不是短暫的優勢。它是一種以年爲單位的結構護城河。即使競爭對手設計出強有力的替代方案,如果沒有訪問這些相同資源的權限,他們也無法達到有意義的規模。這就是爲什麼英偉達的高估值不僅僅是關於市場份額。它與擁有 AI 經濟運行的基礎設施有關。
爲什麼AMD和Intel無法突破王國
AMD是真正的競爭對手——我們不要假裝不是這樣。Azure的ND MI300X實例已經普遍可用,Meta公開使用MI300級芯片進行Llama推理,而OpenAI已表示將與其他芯片一起使用AMD的最新芯片。
ROCm 7 和 AMD Developer Cloud 確實改善了軟件支持。但是現實是:AMD 上個季度的整個數據中心收入爲 32 億美元,主要由 EPYC 中央處理單元驅動,而不是 GPU。Nvidia 一周大約就能做到這一點。
AMD在特定工作負載,特別是推理方面,在性價比上脫穎而出。這爲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提供了談判槓杆,並在邊際上限制了Nvidia的定價。但要打破CUDA的重力,僅靠競爭性硬件是不夠的——這需要一場軟件革命,而這場革命在2028年前是不會發生的。
英特爾的情況更爲有趣,因爲有報道稱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政府持股。如果這發生的話,英特爾將獲得更便宜的資本、穩定的晶圓廠,以及政府合同的優先待遇。
但它並沒有解決CUDA鎖定、NVLink擴展或Nvidia的平台節奏。Gaudi 3正在通過Dell Technologies的AI工廠和IBM雲發貨,針對選定工作負載的性價比優於H100。但在絕對性能和生態系統支持方面,它仍落後於H200和Blackwell。
通往2028的道路
到2028年的基本情況很簡單:需求增長加上平台創新使得Nvidia在訓練工作負載中保持領先,而AMD和Intel作爲成本優化的替代品逐漸擴大市場份額。Nvidia在訓練中維持70%到80%的市場份額,並且在更便宜的替代方案中失去一些推理市場份額,但由於市場擴張而實現絕對收入的增長。空頭擔心定制芯片、電力限制或供應衝擊,但這些威脅都沒有快速顯現到足以在2028年前破壞這一故事。
你現在應該投資 1,000 美元在 Nvidia 嗎?
在你購買英偉達的股票之前,請考慮這一點:
Motley Fool Stock Advisor 分析師團隊剛剛確定了他們認爲現在投資者可以購買的10只最佳股票……而Nvidia並不是其中之一。入選的10只股票在未來幾年可能會產生巨額回報。
考慮到 Netflix 在2004年12月17日發布的這個名單……如果您在我們推薦時投資了$1,000,您將擁有$668,155!* 或者當 Nvidia 在2005年4月15日發布這個名單時……如果您在我們推薦時投資了$1,000,您將擁有$1,106,071!*
現在,值得注意的是 Stock Advisor 的總平均回報率爲 1,070% — 這是與 S&P 500 的 184% 相比,市場的壓倒性超額收益。不要錯過最新的前 10 名名單,加入 Stock Advisor 時即可獲取。
查看10只股票 »
*股票顧問截至2025年8月18日的回報
喬治·布德韋爾在微軟、英偉達和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持有頭寸。《傻瓜投資者》在其持有並推薦的股票中包括超微半導體、英特爾、國際商業機器、Meta平台、微軟、英偉達和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傻瓜投資者》推薦以下期權:2026年1月長期395美元的微軟看漲期權,2025年8月短期24美元的英特爾看漲期權,以及2026年1月短期405美元的微軟看漲期權。《傻瓜投資者》有一項披露政策。
以下是爲什麼英偉達在2028年前表現優於其他公司的原因,最初由《愚人 Motley Fool》發布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