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 MiCA 法规生效后,监管目光转向 DeFi,「去中心化」定义成难题,台湾在参考 MiCA 立法时,亦面临相似挑战与本地化考量,考验监管智慧。 (前情提要:不缴税就清算你的 Crypto!韩国对 17 名欠税加密货币国民下最后通牒 ) (背景补充:2025最新》加密货币投资者报税规定:境内/外收入有何差异、虚拟货币亏损可认列损失? ) 全球首部针对加密资产市场的全面性法规——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规范》(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已于 2024 年底正式生效,为快速发展的加密产业带来一套统一的合规框架。然而,正当市场参与者逐步调适 MiCA 所引发的变革之际,欧盟监管机构的目光已悄然投向更为复杂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并计划于 2026 年将其明确纳入监管范畴,预示着加密监管的新阶段即将来临。 欧盟 MiCA 生效,DeFi 监管定义成未解难题 MiCA 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欧盟在加密资产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目标是提升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并确保金融稳定。尽管如此,对于 DeFi 协议而言,其监管地位在 MiCA 框架下依然模糊。欧洲加密倡议组织(EUCI)高级政策负责人 Vyara Savova 在近期的公开讨论中明确指出此问题,她表示,虽然 MiCA 理论上将 DeFi 置于其适用范围之外,但许多关键定义与界线仍悬而未决。 Savova 进一步表示: 「目前没有人真正确切知道欧盟的决策者将如何定义 DeFi。我预期从 2026 年年中左右开始,欧盟相关当局才会开始着手阐释如何从法律层面界定『去中心化』这一概念。」 此定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直接划分哪些加密项目能够豁免于严格的金融监管,而哪些项目则必须遵循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似的合规要求。事实上,MiCA 法规的 Recital 22 条款曾提及「完全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不应属于本条例的范围」,但监管机构至今仍未对「完全去中心化」的具体标准给出明确指引,为 DeFi 的未来监管路径留下诸多不确定性。 DeFi 核心特质与 MiCA 传统监管的根本性冲突 MiCA 框架在初步构建时,便因其对去中心化协议监管的潜在空白而受到部分市场人士的批评。该法规普遍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遵守严格的许可制度以及客户身份验证(KYC)和反洗钱(AML)规定,这些要求与 DeFi 强调无需许可、无需信任的金融服务核心理念,形成了根本性的冲突。 「去中心化」概念定义的困难,主要源于其在实践中呈现的多样化形式。例如,像 比特币 (Bitcoin) 和 以太坊 (Ethereum) 这类主流区块链,它们缺乏单一的中央发行者或控制实体,使得传统的、基于中心化机构的监管模式难以适用。另一方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透过程式码自动执行和社群投票来管理金融活动,而非依赖传统的中央管理机构,这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适用的复杂性。未来 DeFi 协议是否需要调整其运作模式以符合监管,或是监管机构将发展出更具弹性的创新方法,仍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在数位金融领域的监管并非仅有 MiCA。EUCI 执行董事兼共同创办人 Marina Markezic 表示,市场上所谓的「MiCA II」大规模修订版本短期内不会出现,但针对特定领域如稳定币的持续讨论,则可能促使欧盟推出更具针对性的立法更新。除 MiCA 之外,欧盟的《数位营运韧性法案》(DORA)已于 2025 年 1 月生效,其目标是强化包括加密平台在内的金融实体的数位安全与网路韧性。此外,旨在限制匿名加密帐户并加强反洗钱力道的新规则,预计将于 2027 年开始实施,共同构成一个日渐严密的数位金融监管网路。 如何影响台湾 与此同时,台湾亦正积极建构其虚拟资产监管框架,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FSC)已于 3 月发布了「虚拟资产管理条例」草案(先前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事业管理条例」草案),计划加强对加密产业的全面监督,该草案内容涵盖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的许可要求、稳定币的发行标准以及相应的执法措施,并在草案中明确写出是参考 MiCA 法案的监管方向。 台湾在借鉴 MiCA 的经验时,同样无法回避如何界定和有效监管各类去中心化实体的严峻挑战,匿名科技法律专家指出,可预期未来台湾在面对虚拟资产法规环境变化时,也会遭受一样欧盟遇到的问题,而是否能因地制宜,考图湾监管单位与民间的协调与努力。 首要的第一便是如何将「去中心化」以符合台湾利益的方式进行本地化诠释;其次是监管资源的配置与技术能力的建构,对行业人员如何建构专业能力的认证制度,相较于欧盟,台湾在监管合规所需的人才库与资源方面,可能面临更为显著的挑战。 专家:台湾监管坚持走最难的路 鉴于 DeFi 的无国界特性,台湾的监管框架需要与国际监管机构的标准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合作,如何保持不排外、又坚固本地市场的需求与创新,是难中之难。 近期又让台湾监管成为热门话题的,莫过于金管会证期局通知虚拟资产服务禁用现钞交易,引发业界哗然,也让也让交易所业者不知所措,而在这样的职责划分情况下,该如何在去中心化交易履行「全交易备查」原则,供金管会与刑事局与VASP行业备案做使用,专家老实说有一定的难度,台湾在未来的监管路线将会非常艰辛: 现今台湾之洗钱防制法与相关规定,提及为他人之虚拟资产交易行为,需要符合台湾监管单位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要求,据警方、检察官与调查员之涉及加密犯罪实务,在执法事实上,这已进一步涉及「去中心化」交易内容。 若未来要遵循 MICA 近一步延伸至 Defi 领域,台湾的监管势必在厘清各种类型代币与职责、法遵成本上,需要做出巨额的成本,非常可能需要回头深入修改各项不适当的法规,若台湾坚持走与国际监管不同的道路,又要师法欧盟,监管单位与参与者必须有极大的决心。 相关报导 矿工的梦幻国度?探秘冰岛加密货币税收与监管全貌 巴西考虑禁止人民在DEX持有稳...
31k 热度
16k 热度
60k 热度
3k 热度
8k 热度
5k 热度
12k 热度
10k 热度
151k 热度
46k 热度
欧盟 MiCA「2026全面伸手Defi」业者苦哈哈,如何影响台湾监管方向?
欧盟 MiCA 法规生效后,监管目光转向 DeFi,「去中心化」定义成难题,台湾在参考 MiCA 立法时,亦面临相似挑战与本地化考量,考验监管智慧。 (前情提要:不缴税就清算你的 Crypto!韩国对 17 名欠税加密货币国民下最后通牒 ) (背景补充:2025最新》加密货币投资者报税规定:境内/外收入有何差异、虚拟货币亏损可认列损失? ) 全球首部针对加密资产市场的全面性法规——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规范》(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已于 2024 年底正式生效,为快速发展的加密产业带来一套统一的合规框架。然而,正当市场参与者逐步调适 MiCA 所引发的变革之际,欧盟监管机构的目光已悄然投向更为复杂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并计划于 2026 年将其明确纳入监管范畴,预示着加密监管的新阶段即将来临。 欧盟 MiCA 生效,DeFi 监管定义成未解难题 MiCA 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欧盟在加密资产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目标是提升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并确保金融稳定。尽管如此,对于 DeFi 协议而言,其监管地位在 MiCA 框架下依然模糊。欧洲加密倡议组织(EUCI)高级政策负责人 Vyara Savova 在近期的公开讨论中明确指出此问题,她表示,虽然 MiCA 理论上将 DeFi 置于其适用范围之外,但许多关键定义与界线仍悬而未决。 Savova 进一步表示: 「目前没有人真正确切知道欧盟的决策者将如何定义 DeFi。我预期从 2026 年年中左右开始,欧盟相关当局才会开始着手阐释如何从法律层面界定『去中心化』这一概念。」 此定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直接划分哪些加密项目能够豁免于严格的金融监管,而哪些项目则必须遵循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似的合规要求。事实上,MiCA 法规的 Recital 22 条款曾提及「完全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不应属于本条例的范围」,但监管机构至今仍未对「完全去中心化」的具体标准给出明确指引,为 DeFi 的未来监管路径留下诸多不确定性。 DeFi 核心特质与 MiCA 传统监管的根本性冲突 MiCA 框架在初步构建时,便因其对去中心化协议监管的潜在空白而受到部分市场人士的批评。该法规普遍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遵守严格的许可制度以及客户身份验证(KYC)和反洗钱(AML)规定,这些要求与 DeFi 强调无需许可、无需信任的金融服务核心理念,形成了根本性的冲突。 「去中心化」概念定义的困难,主要源于其在实践中呈现的多样化形式。例如,像 比特币 (Bitcoin) 和 以太坊 (Ethereum) 这类主流区块链,它们缺乏单一的中央发行者或控制实体,使得传统的、基于中心化机构的监管模式难以适用。另一方面,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透过程式码自动执行和社群投票来管理金融活动,而非依赖传统的中央管理机构,这进一步增加了监管适用的复杂性。未来 DeFi 协议是否需要调整其运作模式以符合监管,或是监管机构将发展出更具弹性的创新方法,仍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在数位金融领域的监管并非仅有 MiCA。EUCI 执行董事兼共同创办人 Marina Markezic 表示,市场上所谓的「MiCA II」大规模修订版本短期内不会出现,但针对特定领域如稳定币的持续讨论,则可能促使欧盟推出更具针对性的立法更新。除 MiCA 之外,欧盟的《数位营运韧性法案》(DORA)已于 2025 年 1 月生效,其目标是强化包括加密平台在内的金融实体的数位安全与网路韧性。此外,旨在限制匿名加密帐户并加强反洗钱力道的新规则,预计将于 2027 年开始实施,共同构成一个日渐严密的数位金融监管网路。 如何影响台湾 与此同时,台湾亦正积极建构其虚拟资产监管框架,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FSC)已于 3 月发布了「虚拟资产管理条例」草案(先前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事业管理条例」草案),计划加强对加密产业的全面监督,该草案内容涵盖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的许可要求、稳定币的发行标准以及相应的执法措施,并在草案中明确写出是参考 MiCA 法案的监管方向。 台湾在借鉴 MiCA 的经验时,同样无法回避如何界定和有效监管各类去中心化实体的严峻挑战,匿名科技法律专家指出,可预期未来台湾在面对虚拟资产法规环境变化时,也会遭受一样欧盟遇到的问题,而是否能因地制宜,考图湾监管单位与民间的协调与努力。 首要的第一便是如何将「去中心化」以符合台湾利益的方式进行本地化诠释;其次是监管资源的配置与技术能力的建构,对行业人员如何建构专业能力的认证制度,相较于欧盟,台湾在监管合规所需的人才库与资源方面,可能面临更为显著的挑战。 专家:台湾监管坚持走最难的路 鉴于 DeFi 的无国界特性,台湾的监管框架需要与国际监管机构的标准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合作,如何保持不排外、又坚固本地市场的需求与创新,是难中之难。 近期又让台湾监管成为热门话题的,莫过于金管会证期局通知虚拟资产服务禁用现钞交易,引发业界哗然,也让也让交易所业者不知所措,而在这样的职责划分情况下,该如何在去中心化交易履行「全交易备查」原则,供金管会与刑事局与VASP行业备案做使用,专家老实说有一定的难度,台湾在未来的监管路线将会非常艰辛: 现今台湾之洗钱防制法与相关规定,提及为他人之虚拟资产交易行为,需要符合台湾监管单位之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要求,据警方、检察官与调查员之涉及加密犯罪实务,在执法事实上,这已进一步涉及「去中心化」交易内容。 若未来要遵循 MICA 近一步延伸至 Defi 领域,台湾的监管势必在厘清各种类型代币与职责、法遵成本上,需要做出巨额的成本,非常可能需要回头深入修改各项不适当的法规,若台湾坚持走与国际监管不同的道路,又要师法欧盟,监管单位与参与者必须有极大的决心。 相关报导 矿工的梦幻国度?探秘冰岛加密货币税收与监管全貌 巴西考虑禁止人民在DEX持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