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加密圈"空气项目"受青睐背后的博弈逻辑
加密货币领域的"空气"项目为何备受青睐?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些只有一个华丽网站,却没有实际产品的项目,往往能够轻松筹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深层次的博弈理论。
回想美剧《硅谷》中的一幕:没有营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于盈利公司。风投解释说:"有营收就会被问'多少',而无论多少都不够。但没有营收,人们就能畅想无限可能。"
加密货币行业将这一逻辑发挥到了极致:项目越虚无缥缈,筹资能力似乎就越强。这不是系统漏洞,反而成为了该领域最具盈利潜力的特征之一。
现实:估值的限制因素
拥有实际产品的项目往往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实。这意味着:
相比之下,仅有白皮书的项目潜力似乎只受限于想象力。这造成了一个悖论:踏实做事的项目反而在市场上处于劣势。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在加密货币募资过程中,主要涉及三方:
对于没有产品的项目创始人,最佳策略显而易见:
描述越模糊,就越难被证伪。功能越少,暴露的缺陷也就越少。
为何没人呼吁改变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揭示了人们为何会做出看似不理智的选择。加密货币投资也存在类似情况: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要看到可行的产品才投资,市场环境会健康得多。
然而,任何等待的人都可能错失早期的丰厚回报。最早入场的投资者通常获利最多,即便项目最终失败也是如此。
因此,每个投资者看似明智的决定(仅凭承诺就早早入场),却导致了对整个行业不利的结果(重噱头轻实质)。
梦想与现实的较量
一个仅有一篇网络文章的项目可以宣称将颠覆一切,创造数万亿美元的价值。而一个有实际代码的项目则必须面对: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虚无溢价"——因完全不受现实约束而获得的估值溢价。
炒作的共谋
当难以辨别项目质量时,人们会寻找相同的信号:
没有产品的项目可以将所有资源用于制造这些信号,而不是进行实际开发。在加密货币领域,营销的力量往往超过技术开发。
实例:无产品却备受追捧
加密货币领域有许多案例印证了这一理论:
这些案例都遵循一个模式:承诺越抽象或技术越复杂,筹得的资金就越多,但最终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种情况为何难以改变
从逻辑上讲,投资者应该要求看到可行的产品。但博弈论解释了为什么这难以实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产品的项目往往能比那些专注于实际开发的项目筹到更多资金。
在这个游戏中,规则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人玩得太精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