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场 TRON 行业周报:国际局势回暖 BTC 反弹测试 11 万美元,详解融资千万级别的 IOST3.0

尽管政策不确定性仍存,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明显回升。

撰文:Tron

一.前瞻

1. 宏观层面总结以及未来预测

上周,受益于地缘政治风险缓解、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以及科技股和人工智能热潮的带动,美国股市表现强劲,标普 500 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刷新历史收盘新高。

尽管政策不确定性仍存,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明显回升。7 月初国会对大而美法案表决及 7 月 9 日关税豁免期结束,将是影响经济政策和市场情绪的重要时点。

2. 加密行业市场变动及预警

随着中东局势缓和及美股创高,比特币价格回稳于约 108000 美元附近。山寨币虽有回暖迹象和部分亮点项目,但整体市场仍受比特币主导地位和宏观环境影响。加密市场在地缘政治缓和和美股上涨的推动下有所企稳,但整体交易活跃度下降,市场情绪谨慎,技术面存在关键支撑和阻力位,投资者需警惕杠杆风险和潜在的价格回调压力。

3. 行业以及赛道热点

通过嵌入式钱包简化私钥管理并增强安全性的可扩展的基础设施 Turnkey 实现钱包定制化和交易自动化;OpenTrade,一个基于 Circle 开发的开源协议 Perimeter 构建并面向机构提供合规、安全、可扩展的稳定币借贷与收益的 RWA 产品平台。

二.市场热点赛道及当周潜力项目

1.潜力项目概览

1.1. 浅析通过嵌入式钱包简化私钥管理并增强安全性的可扩展的基础设施 Turnkey 是如何实现钱包定制化和交易自动化的

简介

Turnkey 是一个灵活、可扩展且安全的钱包基础设施,可用于交易自动化(例如支付流程、智能合约管理)或非托管的嵌入式钱包。Turnkey 提供了底层原语(low-level primitives),可以组合使用以实现多种目标。

架构简述

Turnkey 的工作原理

Turnkey 的核心概念是:不直接管理私钥,而是通过认证器(如密码密钥、社交登录或 API 密钥)访问钱包。

组织结构

Turnkey 中的组织(父组织)是包含用户、钱包和业务策略的顶级实体,初始的「父组织」通常代表整个基于 Turnkey 的应用程序。父组织可以创建子组织(子组织),这些子组织是完全独立的组织,嵌套在父组织下。父组织不能修改子组织的内容,子组织通常代表最终用户。父组织和子组织都包含一组可以配置的资源和认证器,包括它们自己的用户、钱包、API 密钥、私钥和策略。

活动和策略

诸如签署交易或创建用户等活动由通过 Turnkey 的策略引擎创建的策略进行管理,尽管根用户在满足根审核要求时可以绕过策略引擎。

钱包管理

Turnkey 中的钱包是 HD 种子短语,可以生成多个钱包账户(地址)用于签名操作。

架构解析

1. QuoromOS

QuoromOS 是 Turnkey 的最小化、不可变的 Linux unikernel,专为高安全性隔离区设计。它提供以下功能:

  • 确定性构建系统,确保可复现且可审计的工件。
  • 小型受信计算基,减少攻击面。
  • 初始化和认证框架,确保仅授权代码在隔离区内运行。
  • 与硬件根信任模块(例如,AWS Nitro 安全模块)的集成,用以建立安全执行环境。

2. 远程认证

远程认证使得一个隔离区可以通过加密方式向远程验证者证明其身份和完整性。关键点如下:

  • 隔离区生成一个签名的引用,包含其代码和配置的度量(哈希值)。
  • 只有由硬件根信任模块(例如,AWS Nitro 安全模块)签名的引用才被视为有效。
  • 验证者将引用与预期的度量进行比对,以确保没有未经授权的修改。

远程认证工作流程通常如下:

  • 主机应用程序向隔离区发送认证请求。
  • 隔离区执行度量,签名引用并返回。
  • 主机或外部验证者验证签名和度量。

该过程在任何敏感数据或操作在隔离区内执行之前建立了信任。

3. 安全硬件

安全硬件为敏感操作提供强隔离和认证机制:

  • 硬件强制隔离:安全隔离区不具备外部网络连接或持久化存储能力。
  • 根级多签机制(Root Quorum):使用不少于 3 名成员,设置不少于 2 的签名阈值;每位关键用户应配置多个认证器(例如 Touch ID、YubiKey)。
  • API 密钥安全存储:应将 API 密钥安全地存放在硬件安全模块(HSM)或加密保管库中;绝不能将密钥硬编码到代码或客户端中。
  • 基于 HPKE 的安全通信通道:用于隔离区与终端用户之间的安全通信。
  • 利用 硬件根信任模块(例如 AWS Nitro 安全模块)进行加密认证。

核心产品

嵌入式钱包

通过嵌入式钱包,你可以创建与您的产品无缝集成的定制化钱包体验,同时不会妥协于安全性。无论您需要托管钱包还是非托管钱包,我们的基础设施为构建创新且用户友好的加密产品提供了基础。

为什么选择嵌入式钱包?

嵌入式钱包让您能够自由设计和控制整个用户体验,同时将私钥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交给 Turnkey 来处理。

使用嵌入式钱包,您可以:

  • 利用预构建的 UI 组件加速集成过程
  • 为您的用户轻松创建多种钱包
  •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号码、生物识别、社交登录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
  • 确定授权访问和共同所有权控制
  • 开箱即用地支持多链和多资产
  • 在无需额外批准的情况下签署多个交易
  • 提供简单的集成方式来支持燃气费用代付和智能合约钱包

点评

Turnkey 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扩展且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持定制化钱包体验和复杂的交易自动化,同时通过嵌入式钱包简化了私钥管理,增强了安全性。其底层技术如远程认证、硬件根信任模块和安全硬件确保了高度的安全性和数据隐私。通过使用预构建的 UI 组件和 API,用户可以快速实现与多个链和资产的集成,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产品创新能力。

尽管 Turnkey 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高度的安全性,但其复杂的架构和配置可能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和小型团队。此外,对硬件根信任模块的依赖可能增加了实施成本和硬件兼容性问题,尤其是在特定硬件和环境下的适配可能不够灵活。

1.2. 浅读 OpenTrade,一个基于 Circle 开发的开源协议 Perimeter 构建并面向机构提供合规、安全、可扩展的稳定币借贷与收益的 RWA 产品平台

简介

OpenTrade 是一个面向机构级别的稳定币借贷与收益产品平台。其服务融合了技术平台、法律框架以及由受监管金融机构组成的网络,为下一代金融服务和市场提供安全、合规、可扩展的稳定币借贷与收益产品。

架构简述

OpenTrade 平台由一个网页应用程序和 API 组成,运行在区块链协议之上,支持多种稳定币借贷和收益产品。

OpenTrade 的区块链协议是对 Perimeter 协议的一个分叉版本。Perimeter 是由 Circle 旗下的 Circle Research 开发的开源区块链协议,旨在支持 USDC 借贷市场和相关应用。该协议主要基于可组合的开源标准构建,包括 ERC-20、ERC-4626 和 Verite。

OpenTrade 所运行的 Perimeter 协议分叉版本由 Open Trade Technology Ltd. 开发和维护。

概述

该协议支持多种链上结构化信贷和借贷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 基于现实世界资产(RWA)和数字资产的借贷
  • 有抵押和无抵押贷款
  • 单边和多边信贷市场
  • 一级和二级信贷市场
  • 固定期限贷款与开放式贷款

ERC-4626

ERC-4626 是一种用于收益型代币金库的开源标准,是 ERC-20 标准的扩展。该标准旨在优化并统一收益型金库的技术参数。

它为代币化收益型金库提供了一套标准 API,这些金库代表单一底层 ERC-20 代币的份额。ERC-4626 还定义了一个可选扩展,使金库可以支持 ERC-20,并提供基础的代币存取与余额读取功能。

收益型金库是一个智能合约,允许用户将不同的 ERC-20 代币存入代币池中,并换取 vToken(即金库代币)。vToken 持有者拥有该金库所持有的底层资产的所有权份额,同时可获得池中所赚取的收益,扣除损失、违约和手续费。

金库代币可以按预定的汇率转换为资产代币,反之亦然。该标准在 Ethereum.org 上由 EIP-4626 提出并持续维护。

Perimeter 实现

在 Perimeter 协议中,每个 ERC-4626 的收益型金库被称为「流动性池」。当借出方将 ERC-20 稳定币(如 USDC、EUROC)存入流动性池时,将获得称为「流动性池代币」的 ERC-20 代币作为回报。每个流动性池代币代表该金库及其底层资产的所有权单位,这些资产主要包括有抵押和无抵押的 USDC 贷款及 USDC 本身。

OpenTrade 将流动性池称为「金库」(Vaults),将流动性池代币称为「金库代币」(Vault Tokens)。在 OpenTrade 中,金库代币本身不赋予持有者或发行者任何法律权利或义务,仅用于实现会计、身份验证和结算流程的自动化,并可与 Web3 工具和基础设施实现互操作和可组合性。参与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由《主借贷协议》(Master Lending Agreement)约定。

贷款的结构设计及发放均通过这些金库进行。当贷款发出、还款到账、利息累积时,每个金库的净资产价值(NAV)会上升,意味着每个金库代币的价值也会相应上升;当发生违约时,金库的 NAV 减少,每份金库代币的价值也会相应减少。

当出借人从金库中提现时,他们会按照当前的兑换率将金库代币兑换为基础资产代币(如 USDC)。

在 Perimeter 协议中,金库代币与资产代币的兑换率计算公式如下:

  • 兑换率 = 净资产价值(NAV) / 已发行金库代币总数,
  • 其中 NAV =(未偿贷款 + 累积利息) -(违约 + 手续费)。

协议角色说明

  • 协议运营方(Protocol Operator):负责协议的部署、维护和升级。Open Trade Technology Ltd. 担任该角色,作为协议的运营方。
  • 金库管理员(Pool Admin):是负责创建和管理金库、寻找借款人并管理协议内流动性的专业实体。Open Trade Technology Ltd. 亦作为所有 OpenTrade 产品的金库管理员。
  • 借款人(Borrowers):从流动性池获得稳定币贷款并偿还本金及利息的实体。OpenTrade 平台上的借款人是具备破产隔离结构的特殊目的载体(SPV),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监管的 Five Sigma 负责监督。目前唯一获批的借款人是 OpenTrade SPC。
  • 出借人(Lenders):通过存入代币化现金(如 USDC 和 EUROC)提供流动性以赚取利息。出借人需通过 KYC 验证,身份包括 Web3 机构、企业及高净值个人(HNWI):关于谁有资格成为 OpenTrade 出借人,请参阅相关《资格要求》。

OpenTrade 对 Perimeter 协议的扩展

OpenTrade 对 Perimeter 协议进行了分叉和扩展,以支持其「资金管理产品」(Treasury Management Product)所需的特定流程。OpenTrade 所做的主要改动包括:

  • 引入自动续贷机制(Automatic Loan Rollover)的概念
  • 支持多种类型的金库,以满足固定期限和灵活期限贷款的不同需求
  • 增加资金流入与流出净额结算的能力
  • 在借贷生命周期中添加更多日期 / 时间事件
  • 提供先进的会计功能,以支持更高效的链下运营
  • 简化兑换率机制,使到期收益更具可预测性

这些扩展的目的在于:

  • 提升用户体验:让希望将本金和利息自动续贷的出借人可以轻松完成操作
  • 提高交易效率:无论链上还是链下,通过尽量减少在现实世界资产、美元和 USDC 之间的资金转换,仅在到期或提前提款请求时处理必要的流入和流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 更好地支持涉及链下金融资产(如美国国债)的操作,通过新增日期 / 时间事件和更完善的会计功能来实现

总结

  • 优势:OpenTrade 基于经 Circle 开发的开源协议 Perimeter 构建,面向机构提供合规、安全、可扩展的稳定币借贷与收益产品,支持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现实世界资产(RWA)贷款。其技术栈支持多种贷款结构、自动续贷、灵活的金库类型与高效的链下会计功能,兼容 ERC 标准及 Web3 工具,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操作效率。此外,平台具备强合规性,借款人由受 FCA 监管的机构监督,确保风险隔离与资金安全。
  • 劣势:由于定位于机构级别,OpenTrade 对用户资格有严格的 KYC 要求,门槛相对较高;同时,其复杂的协议结构和借贷生命周期事件对开发与运营提出较高要求;此外,对现实世界资产的支持虽带来收益多样性,但也可能受宏观经济和监管变化影响,增加整体运营的不确定性。

2. 当周关注项目详解

2.1. 详解融资 2100 万美元,DWF 领投的 Web3 综合高性能全链解决方案平台 IOST 如何通过其独特的 RWA 协议,DID 系统来打破不可能三角理论

简介

IOST 3.0 是一个创新的高性能区块链平台,旨在解决主流区块链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该平台专注于现实世界的应用场景,融合了前沿的二层扩展技术、先进的资产代币化机制、去中心化身份识别以及支付解决方案。

2. 特点解析

IOST 3.0 在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则之上构建,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具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用户友好性的区块链平台。以下几个部分将深入解析 IOST 3.0 的关键架构创新:

  • Layer 2 基础:探讨 IOST 如何利用二层解决方案提升交易吞吐量并降低交易费用。
  • RWA 基础:了解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框架,以及其如何与 Web3 应用集成。
  • 支付基础设施:解析 IOST 3.0 的支付系统组成,包括 PayFi 和 PayPIN 等核心模块。
  • 去中心化身份(DID)基础:了解去中心化身份的实现方式及其在提升用户隐私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1. IOST 3.0 的 Layer 2 模块

IOST 3.0 经过战略性设计,集成了 Layer 2 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交易效率与跨链互操作性。具体而言,IOST 3.0 在强大的 BNB Chain 基础上构建其 Layer 2 基础设施,并引入了一套面向现实世界资产(RWA)集成、Web3 支付及去中心化身份(DID)管理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IOST 3.0 的 Layer 2 架构由三个核心模块构成,每一个都针对特定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设计:

  • RWA 模块:支持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管理及在 IOST 生态系统中的互操作性。该模块在实体资产与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之间建立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桥梁。
  • 支付模块:提供多种支付解决方案,包括 PayPin 和 PayFi,实现低成本、高速度的商户与用户交易。这些方案提升了交易效率并优化了 Web3 应用的用户体验。
  • 去中心化身份(DID)模块:为用户与企业提供安全、保护隐私的身份管理机制,确保符合 Web3 时代的安全与认证标准。

通过充分利用 BNB Chain 的性能与互操作能力,IOST 3.0 使开发者能够轻松将 Layer 2 功能无缝集成到其应用中。这种模块化架构不仅确保了灵活性、安全性与可扩展性,也使 IOST 3.0 成为构建下一代区块链应用的强大平台。

2. IOST 3.0 的现实世界资产(RWA)框架

IOST 3.0 推出了一套专为现实世界资产(RWA)无缝接入区块链生态系统而设计的完整框架。该框架不仅解决了 RWA 代币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独特挑战,还充分发挥了 IOST 技术架构的优势。

IOST RWA 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

IOST 3.0 的 RWA 框架由多个集成的核心技术模块构成:

代币化引擎:支持多类资产的系统,包括优惠债券、开放式货币市场基金(MMF)、非保本类资产(如矿机 /GPU 集群)、固定收益类资产(如房屋租赁权),以及非收益类固定资产(如艺术品)。

  • 动态参数资产模板:用于定义基础资产属性
  • 本息分离机制:支持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拆分本金与利息

代币标准提案(BEP-500 系列):为不同类型 RWA 资产提供专业接口,确保在跨链环境、流动性池和二级市场中实现统一标准

  • 可扩展性与互操作性:支持未来资产标准的接入,兼容现有系统
  • 资产属性链上封装:包括资产类型、发行规则与收益模型等

KYC/KYB/AML 模块:轻量合规模块,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

  • 接入第三方平台实现快速身份验证
  • 利用 DID 技术进行链上记录并保护隐私
  • 结合 IOST 在日本的监管优势,实现跨境合规管理

身份管理系统:为资产发行人、持有者与投资者提供去中心化身份验证

  • 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数据隐私与安全
  • 行业首创「心跳算法」可穿戴设备集成机制,提高身份真实性

流动性增强器(Liquidity Booster):通过跨链流动性池设计,使用户能通过「USDT 挖矿」模型参与 RWA 资产池,实现生态冷启动

  • 支持本息分离的跨链资产映射机制
  • 针对非实时赎回场景引入 T+1 结算机制

可信预言机网络(Verified Oracle Network):由一组可信数据提供者组成,提供可靠的现实世界信息与资产估值支持

IOST RWA 的应用场景

IOST 3.0 的 RWA 框架支持多种创新应用:

  • 房地产代币化:实现房地产的碎片化持有,并自动分配租金收益
  • 金融资产证券化:将传统金融工具转化为区块链代币
  • 供应链金融:将发票和在途货物代币化,提高资金流动性
  • 艺术品与收藏品:支持稀有物品的碎片化持有与溯源追踪
  • 基础设施投资:通过代币化实现大众化基础设施投资渠道
  • 碳排放额度:将碳信用资产代币化,增强其追踪与验证效率

与 IOST 3.0 其他模块的集成

该 RWA 框架与 IOST 3.0 生态中的其他核心模块高度兼容:

  • Layer 2 解决方案:利用其可扩展性支持高频次 RWA 交易
  • 支付基础设施:支持股息及其他资产收益的高效分发
  • 去中心化身份(DID):为受监管资产交易提供合规的身份验证支持
  • 跨链技术:实现 RWA 代币在多链间的流通

通过整合这些组件,IOST 3.0 打造了一个安全、合规、高效的生态系统,为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管理与交易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

3. IOST 3.0 的支付框架

IOST 3.0 推出了一套创新的支付基础设施,旨在解决传统支付系统面临的各种挑战,并为用户与企业提供无缝的交易体验。

IOST 支付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

IOST 3.0 的支付框架由多个集成的核心技术模块构成:

  • PayPIN:面向用户的支付界面,利用独特且易记的标识简化交易流程
  • 用户名地址替代复杂的钱包地址
  • 一键支付授权,支持生物识别安全
  • 支持定时支付与周期性自动交易

PayFi:融合传统金融与 DeFi 功能的支付通道

  • 多资产结算并自动进行币种转换
  • 跨协议流动性聚合,确保最佳汇率
  • 支持未使用余额的收益生成账户

BNB Chain 基础设施:为 IOST 3.0 的支付系统提供安全与共识基础

  • 借力其成熟的网络安全机制与验证者生态
  • 高吞吐量、可靠性强的区块链网络
  • 原生跨链兼容性,融入 BNB 生态系统

IOST 3.0 Layer 2:基于 BNB Chain 构建的综合 Layer 2 解决方案,支持支付、RWA、DID 等多个功能模块

  • 优化的 Rollup 技术带来近乎即时的最终确认与极低 gas 费用
  • 专为支付设计的数据压缩算法,减少链上负载
  • 状态通道机制实现微支付流并支持批量结算
  • 自定义虚拟机扩展,支持支付专用操作
  • 高级支付路由算法,优化成本与速度

合规模块(Compliance Framework):内置合规机制,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满足监管要求

  • 可选择性披露交易信息的协议
  • 按司法辖区自动应用合规规则的引擎
  • 自动化报表工具,满足监管申报需求

跨链支付桥:实现跨多个区块链网络的无缝支付

  • 通用支付地址系统,支持多链兼容
  • 跨链原子交换协议,确保结算安全
  • 最小对手风险的资产桥接方案

技术集成性

IOST 3.0 的支付基础设施与系统其他模块深度集成:

  • Layer 2 优化:交易在 Layer 2 层处理,并定期批量结算至主链
  • RWA 集成:可直接支付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
  • 身份框架:结合 DID 实现支付授权与合规验证
  • BNB Chain 集成:利用其在安全性与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

未来创新方向

IOST 3.0 支付基础设施未来规划包括:

  • AI 风险控制:使用神经网络技术提升欺诈预防能力
  • 支付流(Payment Streaming):支持实时服务按秒计费的持续微支付
  • 法币出入金通道:直接与传统银行系统对接
  • 隐私增强技术:通过零知识证明实现机密交易

通过将这些创新组件与企业级可靠性结合,IOST 3.0 构建了一个融合传统金融与开放型区块链世界的支付基础设施,实现安全、高效、合规、可扩展的全新支付体验。

4. IOST 3.0 的去中心化身份(DID)框架

IOST 3.0 推出了创新的 DID 框架,旨在解决当前数字身份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主流采用提供更高的安全性、隐私保护与易用性。

IOST 3.0 的 DID 框架由多个集成的核心技术模块构成:

  • 身份锚定层(Identity Anchoring Layer)
  • 基于 BNB Chain 构建的安全高效的 DID 注册层,采用优化的存储设计:
  • 轻量化 DID 文档存储,链上负担极低
  • 借助 IOST 3.0 Layer 2 扩容方案实现高吞吐量身份操作
  • 使用乐观 Rollup 批处理身份交易,提高效率

凭证管理系统(Credential Management System)

提供全面的凭证签发、存储和验证功能,同时保护用户隐私:

  • 采用零知识证明的选择性披露机制
  • 含高效状态检查的撤销注册表
  • 基于 schema 的凭证定义,支持多种格式

生物认证模块(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odule)

业界首创支持硬件设备的生物识别身份验证:

  • 「心跳算法」(Proof of Heartbeat)实现连续身份验证
  • 利用生理生物特征进行抗女巫攻击的身份验证
  • 在设备端的安全隔离区内完成生物识别处理

隐私保护身份中心(Privacy-Preserving Identity Hub)

用于个人数据的安全存储,并支持用户自主管理访问权限:

  • 加密的链下数据存储,结合区块链进行验证
  • 支持第三方访问的精细化权限管理
  • 通过智能合约执行隐私策略

企业合规框架(Enterprise Compliance Framework)

为企业提供签发与验证凭证的工具,满足各地监管要求:

  • 针对不同司法辖区的合规模板
  • 支持隐私保护的可审计验证流程
  • 通过标准 API 接入现有身份系统

跨链 DID 解析器(Cross-Chain DID Resolver)

支持与其他区块链网络的 DID 互通协议:

  • 跨链 DID 的统一解析能力
  • 实现身份桥接而不牺牲安全性
  • 与链无关的身份验证协议,确保广泛兼容性

IOST 3.0 的 DID 框架以模块化架构为基础,不仅提供高度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身份管理方案,还具备出色的可扩展性与合规能力,为 Web3 世界构建值得信赖的数字身份基础设施。

总结

IOST 3.0 在性能、合规与模块化设计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基于 BNB Chain 的 Layer 2 架构大幅提升了交易吞吐量和扩展性,并通过模块化构建 RWA、支付与 DID 框架,适应多元化的 Web3 应用场景;同时,IOST 3.0 强调合规性,特别在日本具备较强的监管优势。然而,其对 BNB Chain 的依赖可能带来一定生态绑定风险,且整体生态活跃度与开发者社区规模仍有待扩大,在与以太坊等主流公链竞争中面临挑战。

三. 行业数据解析

1. 市场整体表现

美东时间 11 月 1 日)以太坊现货 ETF 总净流出 1O92.56 万美元

1.1. 现货 BTC vs ETH 价格走势

BTC

解析

  • 本周重点关注阻力:下行通道上轨,110400 美元,112000 美元
  • 本周重点关注支撑:106400 美元,103100 美元,下行通道中轨

ETH

解析

  • 本周重点关注阻力:上行通道下轨(2570 美元附近),上行通道中轨(2680 美元附近)
  • 本周重点关注支撑:2470 美元,2400 美元

2.公链数据

2.1. BTC Layer 2 Summary

解析

  1. Stacks(STX)推出 sBTC 桥接功能

Stacks 网络推出了新的 sBTC 桥接功能,允许用户将比特币直接转移至 Stacks 链上进行 DeFi 操作。这一功能的推出标志着 Stacks 在比特币 Layer 2 生态系统中的进一步发展。

  1. Unichain 发布以太坊 Layer 2 解决方案

Unichain 推出了一种新的以太坊 Layer 2 解决方案,旨在提供闪电般快速的交易和跨链流动性。该解决方案可能对比特币 Layer 2 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跨链互操作性方面。

2.2. EVM &non-EVM Layer 1 Summary

解析

EVM Layer1

1.Monad 测试网超 10 亿笔交易

Monad 测试网已累计处理超过一十亿次交易,展现出高吞吐实力,并逐步推进主网部署。

2.Gravity Chain 推出链上身份与并行 EVM

Gravity Chain 发布链上身份、并行 EVM 模式,并以零知识证明实现跨 35 条链互通。

3.FIFA 推 NFT 至自建 EVM 公链

国际足联宣布将其 NFT 收藏迁移到一个自主发行的 EVM 兼容链上,增强项目控制。

4.Sei 社区提议转为纯 EVM 架构

Sei Labs 社区递交提案,建议简化其 Layer‑1,仅保留 EVM 模式,以优化兼容性和开发效率。

5.BlockDAG 发布 Dev v207:EVM 测试与浏览器/矿工优化

6 月 23 日,BlockDAG 推出新版开发版本,重点位于 EVM 负载测试、区块浏览器升级与矿工功能改善。

非 EVM Layer1

1.Aptos 上线 Aave V3,禁账户抽象提案推进

Aave V3 将于 2025 年 6 月 27 日上线 Aptos,是 Move 架构下首个主流 DeFi 协议。

同步进行的提案 143 建议在 6 月 28 日禁用账户抽象,治理投票正在进行中。

2.MAP Protocol 增强 Solana ↔ Bitcoin 跨链能力

在本月社区 AMA 中,MAP Protocol 宣布已支持 Solana 与 Bitcoin 之间的跨链交互,采用 ZK-LightClient 架构以加强安全性。

2.3. EVM Layer 2 Summary

解析

  1. Kraken 的 Ink L2 因空投预期交易暴增

6 月 23 日,Kraken 推出的 Ink(基于 Optimism Superchain 的 EVM rollup)日交易量超过 50 万次,智能合约数量翻倍至约 6,000,这主要是受到即将上线的 INK 代币及其 Aave 流动性池空投预期的推动。

尽管活动火热,但链上锁仓总额(TVL)仍然低于 800 万美金,说明市场关注度高但真实资金流入有限。

  1. Ripple 的 XRPL EVM 侧链测试网反响热烈

Ripple 正在推进支持 EVM 的 XRPL 侧链。自 2025 年 4 月启动的公开测试网,日交易量超过 30 万次,注册地址超 250 万,显示开发者对其主网发布前的部署热情很高 。

  1. Cardano 超越 Hydra 的 L2 路线图

6 月 25 日,IOG 及 Cardano 核心团队发布了新的 L2 扩展计划,除了已知的 Hydra,还包括 Mixgard(optimistic rollup,将于 2025 年底上线)及两个 ZK-rollup 项目:zkFold 和 Eryx,旨在提升速度、隐私和互操作性。

  1. L2 质押与 MEV 新研究成果

一份 LinkedIn 主题指出 2025 年零售及机构 ETH 质押正大量从主链转移到 Layer 2,借助原生跨链桥和 stETH rebasing 标准,质押变更更高效。

最新学术论文则提出「乐观 MEV」(optimistic MEV)概念,指出在 Base、Optimism 等 L2 上,这类投机性套利交易占据 超过 50% 的 Gas 用量,但支付费用较低,揭示了链上经济的新模式。

四.宏观数据回顾与下周关键数据发布节点

5 月核心 PCE(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年率为 2.6%,略高于市场预期的 2.5%,且高于前值 2.5%。核心 PCE 是美联储重点关注的通胀指标,反映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价格变动。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服务和商品价格方面,可能令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保持谨慎,继续关注通胀趋势。

本周(6 月 30 日 -7 月 4 日)重要宏观数据节点包括:

  • 7 月 1 日:美国 6 月 ISM 制造业 PMI
  • 7 月 2 日:美国 6 月 ADP 就业人数
  • 7 月 3 日:美国 6 月失业率;美国 6 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

五. 监管政策

美国:立法推进与监管调整并行

  1. 参议院通过 GENIUS 法案,稳定币监管进入新阶段

美国参议院于 6 月 17 日通过了《GENIUS 法案》,这是首个针对稳定币发行者的联邦许可框架,要求发行者持有现金或安全资产作为储备,并进行财务审计和透明度披露。 该法案旨在将稳定币纳入主流金融体系,但也引发了对潜在利益冲突和监管漏洞的担忧。

  1. Fannie Mae 与 Freddie Mac 被指示考虑加密资产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要求 Fannie Mae 和 Freddie Mac 在评估抵押贷款申请时,将加密货币资产视为财务储备的一部分,无需转换为美元。这一政策变化可能扩大符合资格的购房者群体,尽管目前使用加密货币购房的比例仍较低。

  1. SEC 主席撤销前任提案,监管方向转向

SEC 主席 Paul Atkins 在上任后撤销了前任 Gary Gensler 提出的 14 项提案,包括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规则。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证券监管政策的重大转变,可能影响未来的加密资产监管格局。

  1. 德克萨斯州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

德克萨斯州于 6 月 20 日签署法律,建立「德克萨斯战略比特币储备」,成为美国首个允许使用公共资金投资比特币的州。该储备将由州审计长管理,并由三人专家委员会指导。

欧洲:MiCA 实施与 FATF 呼吁加强监管

  1. MiCA 实施进入关键阶段

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MiCA)自 2023 年 6 月生效,2024 年 12 月全面实施。该法规为加密资产市场提供了统一的监管框架,涵盖透明度、披露、授权和交易监督等方面。

  1. FATF 呼吁加强加密资产反洗钱监管

全球金融犯罪监管机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于 6 月 26 日呼吁各国加强对加密资产的反洗钱监管,警告监管漏洞可能带来全球性风险。

捷克:比特币捐赠丑闻引发政治风波

捷克司法部长在接受一名已定罪犯罪分子捐赠的 468 枚比特币后引发政治丑闻,最终导致其辞职。此事件凸显了加密资产在政府资金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越南:推动数字资产合法化

越南政府于 6 月 17 日宣布将数字和加密资产合法化,推动无现金交易的普及,标志着其迈向数字经济的重要一步。

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 Phần thưởng
  • Bình luận
  • Chia sẻ
Bình luận
0/400
Không có bình luận
  • Ghim
Giao dịch tiền điện tử mọi lúc mọi nơi
qrCode
Quét để tải xuống ứng dụng Gate
Cộng đồng
Tiếng Việt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