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牛市的“生存法則”徹底變了?

作者:Haotian

和不同類型圈內朋友聊天,發現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似乎只有“Holder”才對當下市場環境極度悲觀,大部分Trader並不以爲然。

我置頂文揭示了同時存在的“四個並行週期及四種不同策略”,顯然擁抱新規則的Trader成了贏家,而固守舊經驗的Holder成了炮灰?

歸根結底:這輪牛市的“生存法則”徹底變了:

上個週期,市場還有Holder、Trader、Builder的羣體分層,大家各自順着投資模式都能躺贏;這輪你會發現,Holder和Builder都哀聲一片,能在市場生存的唯有帶着Gambling色彩的Trader。

接下來,我要分析的4個大環境結構性變化,可能會徹底重塑你對當前Crypto市場生態的認知。

——1)VC資金進入系統性退出潮:流動性從增量轉向存量博弈;

上個週期,VC資金扮演的是增量資金角色,與散戶資金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推動磅礴大牛市的到來。而而當前週期,大量機構資金在過去2-3年瘋狂布局後,已進入收獲期和退出窗口。

表現在,VC幣被掛上了“狗不理”標籤,呈現“高開盤+持續下跌”的衰頹特徵。盡管VC斥重資支持Crypto行業創新也是爲了賺錢,但關鍵在於,VC的退出邏輯和散戶的投資邏輯存在根本性衝突。

當VC進入退出期,散戶實際上是在爲機構投資者的退出流動性買單。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即便在牛市中,“上線即巔峯”則成了VC幣的宿命。

——2)行業敘事生態根本性重構:短平快MEME擊垮了技術敘事的長期主義;

之前週期中,創新呈板塊化分布,資金也呈板塊化流動。

DeFi Summer有明確的6個月建設期和爆發期,NFT熱潮從藝術收藏延伸到元宇宙有完整的9個月敘事週期,GameFi從Axie Infinity的Play-to-Earn概念到整個板塊的生態建設也有清晰的12個月發展脈絡。

你看,每個板塊都有自己的技術邏輯、應用場景和價值積累過程,更重要的是,都有明確的“散戶參與和退出窗口”。普通投資者可以在板塊輪動的早期進入,跟着敘事發展獲得超額收益。

但MEME的崛起徹底改變了這種遊戲規則。

MEME的特點是什麼?7天起飛,30天見頂,3個月接近歸零。試問,當投機資金可以在一個月內造盤也好、投機博弈也好獲得10倍以上的收益,誰還願意等待技術項目2年的建設週期?

MEME本沒有錯,但追逐MEME超短週期玩法的趨勢徹底壓垮了傳統技術敘事的生存發展空間。

在短期趨利的牽引下,MEME背後的資金和創新力量都陷入了投機和陰謀操盤的怪圈。如此這般的結果是:真正做技術開發的團隊得不到資金支持,反倒是包裝概念的項目獲得海量關注。

最後,當市場從“普惠式板塊輪動”變成了“專業化高頻收割”,散戶失去了跟着技術敘事發展獲利的機會窗口。

——3)宏觀流動性收緊與內生敘事過載:雙重擠壓下的創新困境;

外部環境方面,聯準會降息預期的反復調整、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發酵,以及傳統金融市場對風險資產配置的謹慎態度,都在壓縮Crypto市場的增量資金來源。尤其是,美股科技股和AI概念股的強勢表現爲風險資金提供了更“安全”的高收益選擇,進一步壓縮了Crypto的資金來源管道。

內部環境方面,行業陷入了“敘事過載”的困境。Layer2、Restaking、zkVM、AVS、模塊化、鏈抽象、Intent...技術概念的密集湧現遠超市場的消化能力,而在用戶體驗、實際應用和價值交付方面卻遠未達到預期。

在我看來,深層問題是,Crypto行業從過去的極客創新文化主導變成了市場投機需求牽引的內卷式競爭。

早期Crypto創新圍繞“去中心化、抗審查、性能TPS”等展開還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爲導向。但現階段,部分項目都在圍繞“如何包裝概念吸引投資”來做文章。

結果就是概念越來越炫酷,技術棧越來越復雜,但普通用戶根本感受不到實際價值。

最終,外部資金的謹慎與內部創新的迷失形成了惡性循環:市場不再關心你的技術有多先進,只關心你的故事夠不夠吸引人,這種倒置的激勵機制正在扼殺真正的創新,整個行業的價值判斷體系也開始崩塌。

——4)CEX角色蛻變:從生態建設者轉向流動性收割機;

上個週期,幣安等主流CEX享受了機構資金進場孵化一級項目的巨大紅利,通過Launchpad、labs投資孵化等方式推動優質項目成長,“上幣效應”極其突出。

那個時候,交易所手握巨量的用戶和流動性,的確充當了價值發現和流動性分配的角色。

但當前週期,CEX則成了行業紅利“消費者”和流動性“收割者”,整天喊着Build的大表哥,卻撒手不管現實演繹了什麼叫“幣安沒有夢想”。

如今,上幣不僅沒了賺錢效應,反而成了“巔峯接盤信號”。原本指望幣安Alpha的出現會成爲創新力量孵化和引導的搖籃,實際上卻成了又一個搶奪市場用戶佔有率和壓榨流動性的產品“大殺器”。

什麼上幣觀察區、什麼空投積分系統、都只是用互聯網產品思維把散戶當“流量池”運營。

核心邏輯是,CEX爲了滿足風控和合規的需要面臨較大的運營成本,無奈之下只得用積累的用戶池優勢來“維持盈利模式”。

於是戰略上從主動扶持項目轉向被動篩選項目,從承擔市場流動性風險轉向規避風險....從創造增量價值轉向分配和壓榨存量流動性。

這樣一來,原本健康的“交易所-項目方-用戶”三方共贏生態被打破了。交易所不再承擔價值發現的責任,項目方失去了重要的成長通道,用戶則淪爲被收割的流量池。

可嘆,當行業最重要的流動性樞紐都開始“躺平收租”時,整個生態的創新活力就被系統性地抽幹了。

以上。

綜合以上4個結構性變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殘酷的現實:

Holder面對的是一個技術信仰崩塌、長期主義失效、價值投資邏輯全面破產的市場;而Trader面對的是一個流動性充沛、波動性巨大、投機機會遍地的樂園。

他們面對的根本不是同一個市場。

短期來看,Trader的策略確實更適應當前環境,但從長期來看,當整個行業都變成零和博弈的賭場時,創新的根基會被侵蝕,市場可持續發展沒了續力。Holder之後,Trader的生存環境也會被壓榨幹,市場最終會沒了贏家。

或許,這正是Crypto行業走向成熟必須經歷的"陣痛期"。

市場用最殘酷的方式淘汰哪些不適應新環境的參與者,也正在用最後的投機狂歡來刺破這種賭場化的生存環境。

作爲一向執着的Holder,至少我還有個樸素的夢想:“當投機被推向極致、當賭場化達到頂峯時,市場可能會在徹底的"祛魅"後,找到全新的平衡點——回歸技術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本質。”

Note:說說你的故事,作爲Holder最讓你崩潰的是什麼?作爲Trader新貴,你又在新變局中收獲了什麼?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