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律所解讀

robot
摘要生成中

2025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以現實資產代幣化(RWA)爲錨點打通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壁壘,以合規穩定幣爲支點撬動支付體系變革,構建一個“數字資產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範式。香港正試圖通過代幣化技術,重新定義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內核。

一、政府引領代幣化:從試驗田到主流市場

香港的戰略核心是政府親自下場推動代幣化技術落地爲市場注入強心劑。

一是主權債券代幣化常規化。在成功發行兩批總額68億港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基礎上,政府宣布將其發行常態化,並探索多幣種、多期限結構。目標直指爲市場提供“穩定而高質量的數字債券”——這不僅是技術驗證,更是爲全球機構投資者提供低風險、高信用的錨定資產。

**二是構建代幣化基礎設施。金管局Ensemble項目,**聯合證監會打造銀行間代幣化存款結算系統,解決資金流轉效率痛點;港交所數字資產指數:推出比特幣、以太幣亞洲時區定價基準,爲代幣化資產提供估值參照系。

**三是政策紅利精準投放。稅收豁免,**明確代幣化ETF享受與傳統ETF同等的印花稅豁免;推動立法將指定數字資產納入私人基金及家族投資的利得稅豁免範圍(2025/26年度生效)。孵化支持,數碼港推出“區塊鏈及數字資產試點資助計劃”,優先資助RWA、支付清算等標志性項目。

政府以自身信用爲代幣化技術背書,通過降低合規成本、提供基礎設施、釋放財稅紅利三重組合拳,推動代幣化從“實驗性創新”升級爲“可規模化商業實踐”,體現了深遠的政策意圖。

二、RWA擴展:重新定義資產流動性的邊界

宣言將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視爲打通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核心樞紐,布局極具前瞻性:

| | | | | --- | --- | --- | | 資產類別 | 具體舉措 | 創新價值 | | 大宗商品 | 推動LME香港註冊金屬倉單代幣化,應用實物資產追蹤技術 | 解決大宗商品貿易中的權屬驗證和流轉效率問題 | | 貴金屬 | 重點拓展黃金等貴金屬代幣化 | 爲避險資金提供鏈上入口 | | 可再生能源 | 探索太陽能板收益權等綠色資產代幣化 | 激活ESG金融,吸引可持續投資 | | 傳統金融產品 | 鼓勵貨幣市場基金、ETF代幣化,探索二級市場交易 | 提升基金份額流動性,降低零售參與門檻 | | 實體收益權 | Ensemble項目試點電動車充電站收益流代幣化 | 爲中小型實體資產提供證券化新路徑 |

香港不再局限於金融資產代幣化,而是將工廠倉單、充電樁、太陽能板等實體收益權納入範疇,本質上是在區塊鏈上重建“實體經濟-金融資產”的映射關係,爲萬億級非標資產創造流動性,在促進數實融合方面可謂有革命性突破。

三、穩定幣制度:支付體系變革的“破冰船”

2025年8月1日實施的《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是香港突破傳統支付體系的戰略武器。

**一是嚴監管塑造市場信任。**制度要求對儲備資產托管(必須100%覆蓋流通量)、穩定機制(算法穩定幣被排除)、贖回流程(T+0實時結算)、風險管理(定期壓力測試)實施穿透式監管,徹底解決穩定幣的信任危機。

**二是政府親自推動場景落地。**公開徵集政府場景應用方案(如稅費繳納、補貼發放),以公共支付爲突破口建立使用慣性。 重點支持跨境貿易結算場景,解決中小企業匯率損失高、清算週期長痛點。

三是與代幣化形成戰略協同。支付-結算一體化,即使用穩定幣結算代幣化債券利息、RWA收益分配,實現“資產生成-現金流分配”閉環。 跨境套利消除,即企業可用穩定幣直接支付LME代幣化金屬倉單,規避多重貨幣轉換成本。

香港的合規穩定幣若在跨境貿易、政府支付、DeFi清算場景跑通,將直接挑戰SWIFT和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其核心優勢在於成本壓縮(較傳統跨境支付降低50%以上)和效率躍升(結算從T+2提速至T+0),將產生顛覆性變革。

四、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的融合路徑

香港的創新在於構建“傳統資產-代幣化-穩定幣流通”三位一體的融合範式:

**一是機構入場通道。**通過政府債券、LME倉單等高信用資產代幣化,吸引保守型金融機構入場。 證監會統一托管標準(銀行由金管局監管),解決機構客戶私鑰管理風險擔憂。

二是流動性分層設計

| | | | | --- | --- | --- | | 層級 | 工具 | 目標用戶 | | 債券基金 | 代幣化政府債券、公募基金 | 主權基金、養老基金 | | 大宗商品 | 代幣化金屬倉單、REITs | 對沖基金、家族辦公室 | | 其他 | 代幣化ETF、充電樁收益權 | 散戶、理財顧問平台 |

**三是跨境金融新樞紐。**依托穩定幣+代幣化資產,香港可提供:非洲礦企→香港LME倉單代幣化→東南亞工廠穩定幣支付。 中東主權基金→認購香港代幣化綠債→收取鏈上穩定幣利息這類服務將重塑香港作爲離岸人民幣中心之外的新角色——全球數字資產流動性樞紐。

五、風險與挑戰:香港方案的未竟之問

盡管路徑清晰,香港仍需直面三大挑戰。

**一是法律適配性缺口。**現行相關法例,如《票據條例》《貨品銷售條例》對“代幣化資產所有權”並未明確認定,財庫局等機構雖啓動法律檢視,但修法週期可能滯後於市場創新。

**二是金融機構協同阻力。**傳統銀行在代幣化存款、穩定幣清算業務上與區塊鏈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衝突(如削減跨境支付收入),Ensemble項目需平衡顛覆式創新與既得利益。

**三是地緣政治變量。**穩定幣跨境支付可能需謹慎處理與內地數字人民幣(e-CNY)的競合關係,做好相關政策和技術協調與對接。

六、重構金融價值鏈的“香港實驗”

《政策宣言2.0》的本質,是一場由國家力量主導的金融工程革命。

資產端,通過RWA代幣化將債券、大宗商品、新能源等實體經濟要素轉化爲鏈上流動性;

支付端,借合規穩定幣擊穿傳統跨境結算壁壘;

生態端,以稅收激勵和基建投入降低市場創新成本。

香港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成爲“數字資產中心”,更是以代幣化爲工具,重構全球資產發行、交易、清算的價值鏈。若其成功打通“現實資產→鏈上代幣→穩定幣流通”的閉環,將誕生一個全新的平行於傳統金融體系的數字金融網路。我們相信,這將決定香港能在區塊鏈時代延續其國際金融樞紐地位,更將爲全球提供“傳統金融體系數字化遷移”的最佳實踐案例。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官方連結網路: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