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AI大模型成手機行業新戰場 廠商跟風能否突破創新瓶頸
手機廠商湧入AI大模型賽道,技術創新還是跟風炒作?
在當前商業環境下,看似光鮮的"機會"往往會成爲束縛人們的枷鎖。
近日,全球芯片巨頭高通計劃在加州裁員約1258人。這場人事震蕩預計將於12月13日爆發。高通上季度財報已經暗示了這次"裁員潮"。從財務結構來看,手機芯片是高通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比超過一半,但在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了21.6%。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正悄然影響着上遊供應鏈巨頭。
自2019年以來,5G驅動的手機更換熱潮已持續近四年。然而,到2022年時,全球手機更換週期已達到史上最長的43個月。過去五年,手機行業一直在尋求創新突破。但當連市場領導者也難以推出令人震撼的新功能時,其他廠商更難維持市場地位。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質疑換新手機的價值。
有專家指出,軟件特別是AI領域的大模型可能成爲真正的破局點。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如何最大化利用這些潛力,但國內手機巨頭已將目光瞄準AI大模型,試圖開闢新戰場。
手機巨頭爭奪大模型賽場
國內手機廠商紛紛追逐大模型熱潮。
小米在年度發布會上推出了自研AI大模型,在C-Eval和CMMLU兩大測試平台上取得不俗成績。該13億參數大模型已在手機端運行,某些場景下甚至可與60億參數的雲端模型媲美。
華爲則宣布HarmonyOS 4將整合"盤古大模型",實現更高層次的系統融合。
OPPO近期公開測試基於AndesGPT大模型技術的"小布助手"。AndesGPT是一個基於混合雲架構的高級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在多個權威評測榜單上表現出色。
vivo計劃在11月1日的開發者大會上揭曉其自研AI大模型與全新操作系統。vivo打造了覆蓋十億、百億及千億三大參數級別的AI大模型矩陣,旨在滿足多樣化應用場景需求。
各大品牌紛紛投身AI大模型領域,希望借此在高端市場塑造更具競爭力的形象。業內人士認爲,強調AI功能不僅能刺激用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還能帶動產品價格漲,爲品牌創造更高利潤。未來兩年可能迎來AI手機創新的大爆發。
大模型移動端角逐,路徑逐漸統一
雖然廠商宣傳在手機上運行大模型輕而易舉,但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大模型對手機硬件要求較高,特別是處理器和內存。過大的模型可能導致手機性能下降甚至死機。此外,生成速度、功耗和散熱都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因此,業界重心放在了端雲協同上。聯發科與OPPO、vivo等廠商合作,共同研發大模型在端側的輕量化部署方案。端側大模型可提供更快響應速度和更好的數據安全性。
然而,僅依靠手機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多數廠商採取端雲結合策略,根據問題復雜性決定是在本地處理還是轉移到雲端。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節省成本,同時滿足用戶在計算能力、性能、能耗和隱私保護等多方面的需求。
廠商跟風之下的潛在挑戰
盡管手機廠商積極探索AI大模型應用,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大模型"定義模糊。手機端模型參數量與真正的大模型相去甚遠,是否應稱爲"大模型"存疑。
技術壓縮可能影響性能。爲適應手機,廠商不得不對模型進行大幅壓縮,可能影響其深度學習能力。
應用場景單一。目前手機制造商對AI大模型的應用似乎過於集中在語音助手上,是否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值得商榷。
創新價值有限。盡管新款AI大模型在系統中亮相,但與現有語音助手相比,核心功能並無太大突破。
總的來說,AI大模型在手機領域的真正普及仍需時日。當前的種種努力,只是探索的開始。手機廠商需要在技術創新和實際應用之間找到平衡,真正爲用戶創造價值,而不是簡單地追隨技術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