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全球加密监管格局:美日韩新港五国态度与政策比较
各国加密货币监管态度及风格比较
比特币从小众圈子走向大众市场,全球加密货币持有者已超2亿,中国用户达1900万。短短几年间,加密市场迅速发展,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监管问题。然而,目前全球对加密货币仍未形成共识,各国态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在加密领域的监管演变历程及当前态度。
美国:平衡风险与创新
美国在加密领域备受瞩目,但其监管政策较为模糊。2017年之前,美国主要控制整体风险,未有严厉禁令或加速立法。2017年,SEC首次针对ICO发布公告,将其纳入联邦证券法管辖。
2019年,美国开始严厉打击加密货币,将其作为证券而非资产或货币监管。2021年,Gary Gensler担任SEC主席后,美国态度有所转变,允许某交易所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2年,Luna和某交易平台接连崩溃,美国成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监管力度随之加大。同年9月,美国发布首个加密货币行业监管框架草案,但至今未通过任何法律。
目前,美国由联邦和各州共同监管。联邦层面主要由SEC和CFTC负责,但两者在职责和标准上尚未达成一致。各州态度也不一致,有的制定有利法规,有的则禁止政府接受加密货币支付。
美国总统曾签署行政命令,强调采用统一方法监管加密货币,同时支持创新。美国追求风险可控,并利用创新推动加密领域发展。监管政策的模糊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但也为技术创新留下空间。
日本:稳定监管但吸引力不足
日本一直积极为加密行业创建健全的监管环境,已专门出台法律法规,将比特币合法化并纳入监管。
2014年,某交易所倒闭事件引发投资者对监管的关注。此后,日本开始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并采取比其他国家更清晰的政策。
2016年,日本国会开始立法,在《资金结算法》中增加"虚拟货币"章节。2017年,修改《支付服务法》,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由金融服务局(FSA)监管。同年开始对加密领域收入征税。
2018年,某交易所遭受黑客攻击后,日本加强了自我监管和机构监管。2022年6月,日本通过《资金结算法》修正案,成为世界首个创建稳定币法律框架的国家。
日本的监管环境完善,让许多加密企业能稳定发展,并在某交易平台倒闭事件中保护了投资者。日本的监管清晰、严格,注重行业引导而非禁止,致力于保护散户投资者,并不断完善相关立法。
韩国:加强监管,有望合法化
韩国是加密货币市场最活跃的国家之一,20%的年轻人是交易者。然而,韩国尚未像日本那样将加密货币纳入法律。
2017年以来,韩国禁止各种形式的代币发行,并规定了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活动的处罚。保护投资者的规定包括实名制、禁止未成年人和非韩国居民开户等。
2021年2月,韩国首次开始考虑加密货币立法。2022年6月,某项目崩溃后,韩国加速了立法进程,成立"数字资产委员会"和"虚拟资产风险委员会"。
新任总统被称为"加密友好总统",承诺解除对加密行业的管制,并采取措施没收非法获得的加密货币利润。市场预期韩国将朝着合法化方向发展。
新加坡:可预期但不宽松
新加坡一直对加密保持友好开放态度,与日本一样将加密货币认定为合法。2014年,新加坡货币管理局(MAS)首次对虚拟货币进行监管。
2019年,新加坡通过《支付服务法》,首次对监管进行立法。2021年1月,又对该法进行修订和完善。新加坡的监管环境比日本宽松,吸引了众多加密企业。
2022年,新加坡继续完善监管环境,开始关注散户投资者保护。2023年,新加坡为数字资产个人提供税收优惠。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政策稳定、可预期,但为控制金融风险,也在逐渐收紧监管政策。
香港:积极追赶,加速立法
香港原本对加密货币持反对态度,但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态度发生变化。2018年11月,香港首次将虚拟资产纳入监管。
2022年10月,香港政府正式发布政策宣言,积极拥抱虚拟资产。2023年开始,香港不断释放立法信号,计划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并期望在2023或2024年落实监管安排。
香港借Web3发展契机,有望重回加密领域领先地位,但具体结果还需等待相关监管落地。
结语
加强加密货币监管是未来趋势。严格监管可能影响初期创新,但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缺乏监管反而会造成伤害。加密监管立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表明整个行业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