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货币市场的异化与困境近期参加完香港Consensus会议后,我与国内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虽然熟悉的面孔依旧活跃,但整个市场的氛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状态。在当前的加密货币市场中,似乎只剩下一种主导性的商业模式:销售代币。这种现象与行业的健康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理想情况下,加密货币行业应该由三个核心支柱支撑:价值创造、价值发现和价值流通。价值创造涉及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开发;价值发现包括风险投资和市场定价机制;价值流通则依赖于各类中间机构和意见领袖。这三个环节本应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行业前进。然而,现实情况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这两个环节正在萎缩,而价值流通环节却异常繁荣。许多项目方不再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质量,风险投资也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整个市场似乎只剩下一个声音:"如何销售代币?"这种情况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的高度同质化。大多数机构都在想方设法从现有的存量资金中攫取利益。头部资源方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共同体,而散户投资者则成为了这个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更令人担忧的是,创新创业者的消失。与过去不同,现在的项目方往往只追求上市后的差价收益,不再重视产品开发和价值创造。他们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营销和上市,而非研发和运营。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收益,但长远来看,缺乏实质性创新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抽水经济"模式看似让各方都能获利,但实际上正在侵蚀整个行业的根基。缺乏正向外部性的创新,导致中间商垄断加剧,抽水比例不断上升。最终,上游的项目方因高风险低回报而退场,下游的散户投资者也因难以获利而离开市场。然而,加密货币市场终究是一个周期性市场。乐观者相信,在当前的低谷之后,真正的"价值之春"终将到来。技术革新、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重新激发创新热情。悲观者则认为,市场可能还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洗牌,才能迎来真正的重建。无论如何,行业从业者都将面临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质疑、内耗、倦怠和自我怀疑可能成为常态。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也可能是新机遇的前奏。未来或许充满希望,但通往光明的道路可能会异常漫长和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创新、保持理性和耐心将成为行业参与者最宝贵的品质。
加密市场异化:代币销售主导 创新价值式微
加密货币市场的异化与困境
近期参加完香港Consensus会议后,我与国内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虽然熟悉的面孔依旧活跃,但整个市场的氛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状态。
在当前的加密货币市场中,似乎只剩下一种主导性的商业模式:销售代币。这种现象与行业的健康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理想情况下,加密货币行业应该由三个核心支柱支撑:价值创造、价值发现和价值流通。价值创造涉及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开发;价值发现包括风险投资和市场定价机制;价值流通则依赖于各类中间机构和意见领袖。这三个环节本应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行业前进。
然而,现实情况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这两个环节正在萎缩,而价值流通环节却异常繁荣。许多项目方不再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质量,风险投资也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整个市场似乎只剩下一个声音:"如何销售代币?"
这种情况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的高度同质化。大多数机构都在想方设法从现有的存量资金中攫取利益。头部资源方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共同体,而散户投资者则成为了这个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
更令人担忧的是,创新创业者的消失。与过去不同,现在的项目方往往只追求上市后的差价收益,不再重视产品开发和价值创造。他们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营销和上市,而非研发和运营。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收益,但长远来看,缺乏实质性创新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抽水经济"模式看似让各方都能获利,但实际上正在侵蚀整个行业的根基。缺乏正向外部性的创新,导致中间商垄断加剧,抽水比例不断上升。最终,上游的项目方因高风险低回报而退场,下游的散户投资者也因难以获利而离开市场。
然而,加密货币市场终究是一个周期性市场。乐观者相信,在当前的低谷之后,真正的"价值之春"终将到来。技术革新、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重新激发创新热情。悲观者则认为,市场可能还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洗牌,才能迎来真正的重建。
无论如何,行业从业者都将面临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质疑、内耗、倦怠和自我怀疑可能成为常态。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也可能是新机遇的前奏。
未来或许充满希望,但通往光明的道路可能会异常漫长和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创新、保持理性和耐心将成为行业参与者最宝贵的品质。